四、代表名茶

四、代表名茶

本教程按照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列举代表名茶。

(一)大红袍

产地: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上。大红袍母树于明末清初被发现并采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名丛珍品,它既是茶树名又是茶叶名,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冲泡7~8次仍有原茶真味和花香。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如下(图2-11,见彩插):

(1)形状: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叶面呈青蛙皮状,人称“蛤蟆背”。

(2)颜色:色泽青褐鲜润,呈“宝光”。

(3)汤色:橙黄明亮。

(4)香气:馥郁有兰花香或桂花香,香高持久。

(5)滋味:浓醇回甘,清新爽口,岩韵明显。

(6)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明显。

航班上的“红茶”大红袍

某天某国际航班飞行结束。机长让新来的乘务员小张为其泡一杯“红茶”大红袍,飞机上的机组人员都知道机长特别喜欢喝大红袍。当时小张有点惊讶,因为小张来自大红袍的故乡——中国福建武夷山,新来的小张决定把家乡的特产耐心地介绍给机长。

大红袍由于名称中有个“红”字,常常被误认为是“红茶”,茶汤也是类似于红茶的茶汤,想必不少人会认为大红袍就是红茶。其实不然,大红袍和红茶虽然都生长在福建武夷山,但是大红袍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且品质优异。

很多人由于对铁观音的不了解,也会把铁观音误认为“绿茶”,但铁观音也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青茶。青茶的大红袍也常被人误认为红茶,因此青茶也有个别称——“乌龙茶”。

听了小张的解释,机长又重新认识了自己喜爱的“青茶(乌龙茶)”——大红袍。

(二)安溪铁观音

产地:福建安溪的西坪、祥华、感德等地。安溪铁观音为历史名茶,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以铁观音茶树制成的铁观音品质最佳,是闽南乌龙茶中品质优良、较具代表性的茶,有“香、清、甘、活”的特点。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福建、广东、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日本等地区人们的珍爱。

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如下(图2-12,见彩插):

(1)形状:外形紧结、卷曲重实,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2)颜色:色泽砂绿油润,叶表带白霜。

(3)汤色:金黄、浓艳清澈。

(4)香气:香高而持久,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甜香,有“七泡留余香”之誉。

(5)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音韵”。

(6)叶底:“绿叶红镶边”,呈三分红七分绿,柔软红亮[12]

(三)凤凰单丛

产地:广东潮州潮安凤凰镇乌岽山。凤凰镇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之北的凤凰山,凤凰单丛因产地凤凰山而得名。当地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均已有900余年,宋《潮州府志》载:“凤山名茶待诏茶,亦名贡茶。”现尚存300~400年老树龄茶树3 000余株,性状奇特。

凤凰单丛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筛选出来的优异单株。凤凰单丛为条形乌龙茶,以香气高锐持久、花果香型丰富而著称,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

凤凰单丛的品质特征如下(图2-13,见彩插):

(1)形状:条索挺直肥大,稍弯曲。

(2)颜色:黄褐色或青褐色,油亮有光泽。

(3)汤色:橙黄清澈。

(4)香气:香高而持久,有天然花香、果味,香气类型丰富。

(5)滋味:味醇爽口回甘,口齿生津。

(6)叶底:肥厚柔嫩,边缘朱红,叶面黄而明亮。

(四)冻顶乌龙

产地:台湾鹿谷乡凤凰山支脉冻顶山麓一带,海拔700多米,月均气温20 ℃左右,冬季温暖,湿度较大,终年云雾笼罩,茶园为棕色高黏性土壤,排、储水条件良好。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名茶之一,可四季采制,四季茶中以春茶、秋茶及早期冬茶品质较佳。

冻顶乌龙的品质特征如下(图2-14,见彩插):

(1)形状:外形卷曲呈球形,条索紧结重实。

(2)颜色:色泽墨绿,油润,边缘呈金黄色。

(3)汤色:金黄澄清明亮。

(4)香气:清鲜高爽,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如桂花香。

(5)滋味:甘醇浓厚,回甘生津好,带明显焙火韵味。

(6)叶底:枝叶嫩软,色黄油亮,韧性好。叶底边缘镶红边,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北苑茶

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于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使、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是龙团凤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