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在彼土之传授

二、《阿含》在彼土之传授

《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有一事,甚可发噱,今节引之:

阿难游行,至一竹林,闻有比丘诵法句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语比丘:此非佛语……汝今当听我演(原文):“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案:此偈即出《阿含》中,在何部何卷,顷偶忘,待检。)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言多错谬,不可信矣。汝今但当如前而诵。”

佛经以专恃暗诵、不著竹帛之故,所传意义,展转变迁,固意中事。乃至阿难在世时,已有此失。且虽经耆宿研学如阿难者,犹不能矫正,此孟子所以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叹也。不惟转变而已,且最易遗失。《分别功德论》(卷上)云:

《增一阿含》本有百事。阿难以授优多罗,出经后十二年,阿难便般涅槃。其后诸比丘各习坐禅,遂废讽诵,由是此经失九十事。外国法师徒相传,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时所传者,尽十一事而已。自尔相承,正有今现文尔。……优多罗弟子名善觉,从师受诵,仅得十一事,优多罗便涅槃。外国今现三藏者,尽善觉所传。

《增一》一经如此,他经可推。然则即今《阿含》,已不能谓悉为阿难原本。然印土派别既多,所传之本,各自不同。《顺正理论》(众贤造,玄奘译。)云:“虽有众经,诸部同诵,然其名句,互有差别。”(卷一)此正如汉初传经,最尊口说,故诸家篇帙文句,时相乖忤。即以《增一》言,《功德论》又云:“萨婆多家(案:即“说一切有部”。)无序及后十事。”然则萨婆多所传,固与善觉本异矣。而今我国译本,共五十二品,则既非阿难原来之百篇本,亦非善觉之十一篇本,又非萨婆多之九十篇本。(或是此本而未译完,亦未可定。)是知印土《增一》,最少当有四异本矣。吾所以喋喋述此者,非好为琐末之考证。盖当时诸部所释教理,有种种差别。虽同属一经,其某部所传之本,自必含有该部独有之特色。不仅如“水老鹤”等文字之异同而已。试以汉译四《含》与锡兰之巴利本相较,当能发见许多异义。(记日本人所著书中,有两译。对照之文多条,忘出何书。)他日若有能将全世界现存之各种异文异本之《阿含》,一一比勘,为综合研究,追寻其出自何部所传,而因以考各部思想之异点,则亦学界之一大业也。

我国《阿含》四种,并非同时译出,其原本亦非同在一处求得,则每种传授渊源,宜各不同。慈恩谓四《含》皆大众部诵出,法幢谓《增一》依大众部,《中》、《杂》依一切有部,《长含》依化地部(日本金子大荣《佛教概论》引,所引何书待查),未审何据。今于次节述传译源流,略考其分别传受之绪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