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诸国之佛教

西域诸国之佛教

我国人知世界上有所谓印度国,实自张骞奉使闻诸月支始(见《史记·匈奴传》、《大宛传》、《汉书·西域传》),故月支者,中印文化之媒介也。匪特月支,凡西域诸国,什九皆流印度化,而间接传佛教于我国,故言佛教不能不联想及西域,不能不先述西域诸国之佛教。

一、月支。月支本氐种,其先在甘肃之西部山谷之间。西汉初,为匈奴所逼,循天山北路西徙,越葱岭北麓,而居于我族五六千年前尝居之大夏。大夏者,即今土耳其斯坦之布哈尔州,东方文化之发源地也。春秋、战国间,其地为波斯领土。自亚历山大东征,遂为希腊殖民地,跨阿姆河两岸,建设柏忒里亚国,及月氏徙大夏时,则驱逐之《汉书·西域传》云:“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宾。”所谓塞王,即柏忒里亚王也,为月氏所迫,故南徙罽宾(罽宾即湿迦[迦湿]弥罗),既而月氏又跟踪追剿,夺取罽宾,进而为印度共主,于是希腊人东渐之锋尽挫。此西汉景、武间至东汉桓、灵间之史实也。月氏本游牧族,文化至低下,一旦受佛教之感化,变为民族信仰之中心,此亦自然之数。故张骞奉使月氏时,正其初占领大夏之时,而哀帝元寿间博士弟子秦景宪从月氏使臣伊存受《浮屠经》时,则月氏征服罽宾时也。其后,佛教史上最有关系之迦腻色迦王,则月支全盛时代之英主也(约当东汉中叶后)。月支之首都,即犍陀罗,在北印度境之印度河上游,包有阿富汗之南部,为印、希文明交聚点。当迦腻色迦王全盛时,大输入西方艺术,故迄今言佛教美术者,犹宗犍陀罗,其雕刻、建筑、绘画,皆能镕集希、罗、印三种精神,自成新体,影响于我隋、唐美术者至大。就教理方面论,如世友、法救、胁尊者,诸小乘论师;无著、世亲,诸大乘论师,皆犍陀罗产也。盖自佛灭后五百年至九百年中,此地实为佛教之中心,凡从月氏输入中国之经典,皆自此出也。月氏领土,实包括今俄属土耳其斯坦、阿富汗及北印度等地,而犍陀罗即今阿富汗之干达马克也。

二、罽宾。即湿迦[迦湿]弥罗,今北印度境也。自佛灭后百余年顷,“上座”、“大众”两部分裂,中印地盘,落“大众部”手,“上座”耆宿,乃徙集于湿迦弥罗,其地面积约千九百方英里。四山环之,地形本适于保守,而复以保守党幡踞之,故原始佛教之面目,留保于兹地者特多,此佛教正统派“说一切有部”之根据地也。其后大毗婆沙之结集即在此。此地学术,前由月氏人间接输入一部于中国,其直接输入,则自东晋始也。

三、安息。即今波斯之一部及阿富汗之一部。

四、康居。即今土耳其斯坦北部及西伯利亚南部。

此两国之佛教渊源,不大可考,然阿育王所派传教之教师,远至埃及、马基顿,此二国宜在所不遗。且与月氏接境,受其影响亦直,以汉、魏、晋间两国高僧入中国者如此其多,则佛教久盛于彼可知矣。

以上四国,皆葱岭以西之国也,其在葱岭以东者:

一、于阗。其国即今新疆省于阗县,与湿迦[迦湿]弥罗隔一雪山,此诚今日中国境内佛教发祥之地也。汉译诸大乘经典,殆无一不与于阗有因缘,若朱士行之得《放光般若》,支法领之得《华严》,昙无忏[谶]之得《大般涅槃》,其最著也。大乘中“实相派”之学说,似在于阗地方始成熟产出,盖于阗氏族,似华、印两种人混合而成。(《魏书·西域传》“于阗”条下云:“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唯此一国貌不类胡,颇类华。”此是于阗为中国种族之确证。《西域记》载于阗建国历史,亦有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混合痕迹。见《西域记》卷十二。)而此类新佛教,即接木移根所生之果。此说虽未敢十分证信,然亦极可注意之事实也。(《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多列“于阗”地名,学者或指此为《华严》在于阗成立之证据,虽未可尽信,然今六十卷本《华严》,则支法领得之于于阗,八十卷本《华严》,则于阗遣实义[叉]难陀赍来,且亲为翻译,在我《华严》传授渊源,舍于阗外别无可考见。此实可注意之事也。)

二、斫句迦。即今新疆省莎车县东南,《汉书·西域传》谓之“子合”,亦译“遮拘迦”,于阗东南附近之小国也。《历代三宝记》云:“其王纯信,敬重大乘,王宫自有《摩诃般若》、《华严》、《大集》三部大经。国东南二十余里,有山甚险,其内安置《大集》、《华严》、《方等》、《宝集》、《楞迦[伽]》、《舍利弗陀罗尼》、《华聚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八部般若》、《大云经》等凡十二部,皆十万偈,国法相传,防护守视。”据此,则此国实大乘经典总集之宝库也。此国与北凉之沮渠同种(《西域记》“斫句迦”条下云:“旧曰沮渠”),北凉之沮渠蒙逊,提倡佛教最力,其叔父沮渠京声,译业甚富,凉土佛教之弘,此地实与有力焉。

三、龟兹。今新疆省库车县,与于阗隔一流沙,于阗为流沙以南之大佛国,龟兹则流沙以北之大佛国也。龟兹王统,白姓相传。观魏、晋间高僧帛延、帛法祖等从西域来者,皆龟兹人也。至于译界之王鸠摩罗什,其与龟兹关系之深,读本传当能知之。

四、疏勒。今新疆省喀什噶尔。

五、高昌。今新疆省土鲁番。二国皆隋唐间西域之大佛国,但与初期输入事业无甚关系,不复详述。以上皆葱领以东之国也,要之,佛教东渐历程,中置亭堠,发轫天竺,以迦湿弥罗为第二驿,由是而犍陀罗,而于阗,而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