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面及四分法

象限面及四分法

在动物面花纹的正中,常有上下行的隆起鼻形,地位在两个半面或两个侧面装饰单位的接触线上。在殷墟出土的骨刻、石刻的动物面上,中间的鼻梁很少有如此隆起的,见于铜器外表的这样鼻形却甚为普遍。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在模上设计花纹时,把每一腹饰的全周面切为四份,每一份各成一个装饰单位;故每一个单位代表全周的四分之一,今称它为“象限面”。小屯所发现的土范,有不少完整的象限面可以证明。若是全周的饰面用两个动物面,或两个动物全形,把它铺满,每一个象限面所能纳入的,即为动物面或动物全形的一半。

在觚形器上,足饰排列所表现的四分制造法很清楚:每一象限面代表动物的一个侧面,或一个半面;大多数有足饰的标本,四个单位的动物侧面或半面,都顺着眼眶的方向排下去,腹饰制造的历史较足饰为早。比较留存的完整土范,我们知道,腹部与足部的花纹,在晚期——尤其是棱脊出现后,多出现在同一块范上,这十足地证明了腹足两部的铸造,在范上已化为一体,都采用四分法。但在比较早期的觚形器,腹足两部的花纹却是由两范分裂的。图1是一块独立的、铸觚足的土范。实物的检查证明,具这样足饰的铜觚,同时也必有腹饰,所以腹饰的制造亦必定另有范型。但腹饰周围所占的面积,比同一器的足饰面积要小得多了,最小的腹饰不及足饰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以四分法所造腹饰的模文,在翻成范文的一段工程中,可能有把两对模型化成一双范型的经过[6]。不具棱脊的觚形器的腹饰,都只有两条范线,这是腹部花纹为由两块半圆的范铸成的很好证据。

[1]Karlgren,Bernhard:Notes on the Grammar of Early Bronze Décor,pp.2—3,BMFEA No.23,1951.

[2]Karlgren,Bernhard:Notes on the Grammar of Early Bornze Décor,BMFEA No.23,1951.

[3]高本汉氏名之为tufts。

[4]所谓复合动物的意义,与英文中之Composite animal相同。

[5]所谓联合动物的意义,与英文中之Compound animal相同。

[6]参阅万家保《青铜觚形器之铸造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