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
2025年10月14日
一、概论
小屯发掘出土的十二件斝形器连同侯家庄出土的四件,在它们的身部,都装有两周或两周以上的花纹。圆形身的花纹,每周由三个图案单位组成:计鋬左一单位(鋬左面),鋬右一单位(鋬右面),以及与鋬相对的向外面的一单位(正面)。方形身的花纹,皆由四个图案单位组成,即每一面的花纹自成一个单位,它们都可能与相邻的两面衔接。在同一器上,同一周圈内,各单位的图案大致类似;它们都随饰面的面积及形状而略有差异;全部图案的结构成分,因此有详有略。
小屯的十二件中除四足的一器外,三足的十一件,虽大小的体积不同,形制却甚一律,它们都属于前章形制分类中三足型的第三式,身部的周壁在中段折叠,分为上下两段;每段的外表各饰一周花纹:上周花纹随周壁内缩,饰面较小,下周饰面幅度较宽大,图案的细目亦较充实。若单就每个图案的内容说,上下各图案单位所表现的纹样,可以说都是由一个模式演变的。
这个中心模式为一长条形的神话动物,颇似《山海经·北山经》所记录的“肥遗”——一种一头两身的蛇形爬虫,或有足,或无足[1]。在这群斝形器上,殷代的装饰设计人,因为每一单位的饰面都是长方形的横条就作了这样的安排。
这一图案设计,代表了所有斝形器的装饰花纹基本安排。现在先就小屯出土的十一件三足斝形器第三式说起。
小屯出土的十一件三足斝形器,外表装饰所铸的“肥遗”纹样,可以分三个分组讨论,即:(1)连续小圈纹花边,三例;(2)小宽条形动物面,三例;(3)宽细两种线条相间,有羽纹,五例。
表3 见于斝形器上之“肥遗”型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