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装花纹之一——四例

2.满装花纹之一——四例

满装花纹的三足鼎形器有四件:三件是曲底形的,即瑞典学派所命名的“鬲鼎”;另一件(R15477)与大多数的三足鼎形器一样,底部微向外拱出,属于圜底的类型。

四件的花纹设计亦有相当大的差异,已如上述。最别致的一件应为R2048的斜方格的百乳文饰、云雷纹填底的一件。在安阳出土的白陶,所采用的装饰花纹,以此型比较地普遍。但在铜制的鼎形器上,只出现了这一次。其他的三件花纹的内容,虽均以动物形为主体,但它们的设计和排列却不一致,已如上述(图17〔1〕、〔2〕、〔3〕)。

最小的一件青铜鼎形器,身部的外表三分,以立槽为界;全体形制最近鬲形,足跟甚高,已形成圆柱形了。每一足部直接垫的周壁部分,外表的装饰为一对:大头、弯爪、短躯、长尾的龙纹,头上的弯角,用大宽条表现,填以细线云雷纹。三单位交界处,亦即鼎身周壁三立槽所在(图17〔1〕)。

较大的,亦是满装花纹的四件中最重要的一件(R1105)图案的排列如上器(R1102)。周壁三分,并保有较浅的立槽痕。主体花纹之三个单位,用浮雕方法表现,浮出器面的宽条甚高。所代表动物各器官,都已失去联系;不但身部与头部中断,面部的耳、目、眉、角的位置亦各分离。但全部图案仍成一向前正视之兽面;以宽条直线为中界,代表鼻所在地位。鼻上段,近两眉间,有菱形纹切开鼻梁。鼻下端垫以横宽条象征口形;横条两端上翘,似亦有代表鼻孔之意。就图案设计说,此一横条具有连系左右两半面孔合成一单位的功能(图17〔3〕)。

再从图案的演变说,介乎以上两例之间的为R15477一例:一件圜底形满装花纹的三足鼎形器。这一器花纹的排列,与上述三件满装的花纹中,每一单位的部位比有一大不同处。即,每一动物面所占的位置在两足之间,以足所在处的周壁之棱脊为各单位之接触线,界划各单位图案棱脊形状,如若干动物面之中鼻。主体花纹上缘,具有一窄条云雷纹花边。图案单位之组合,为两条对称排列的龙纹,居中部分为两侧面视景之龙头,合并构成一正视向前看之大兽面。兽面结构,为将界划两侧面视景的龙头之宽条直线,纳入面部,作为鼻形。这一设计之出发点,与单圈周带中的R1106、R1111是相同的,惟躯干部分尚未简化,仍用粗线条描划。

满装花纹各件,在花纹的排列上显与器物形制有一重要联系,即曲底形器的花纹单位,以足所在处为中心,圜底的一例,将花纹单位的中心移置居两足间的周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