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斗勺形器

1.斗勺形器

斗字,在甲骨刻辞作img形。屈翼鹏释曰:“当是斗字。”[1]

《甲骨文集释》云:

按《说文》:斗十升也,象形有柄。篆作img,于形已不肖契文金文;则正象斗有柄之形,古升斗均如此;于文无以为别;但以点之有无别之。无点者为斗字作img(契文),作img(金文爨img鼎),作img(金文秦公簋);有点者为升字作早……[2]

青铜制造的斗形器在殷虚发掘出土的共六件:可分为下列三型:(甲)铲型;(乙)瓢型;(丙)斗勺型。

(甲)铲型:一件(R1095 图4〔1〕,图5〔6a〕、〔6b〕、〔6c〕、〔6d〕)。铲片板状,柄筒形,上圆中空下扁;铲片与柄作方角转。铲片底有花洞,透空处构成兽面花纹,外缘刻划连续img人字形纹。柄上半筒状,外边直立,向里的一部分斜行向上,最下四分之一作法与花边铲片同;铲片边沿略高,但甚浅(图5〔6a〕、〔6b〕)

(乙)瓢型:一件(R6870 图6,图5〔5a〕、〔5b〕)。圆筒柄向外渐小,全长315公厘;容量1520立方公分。容挹部分圜底半圆,似葫芦瓢。

《论语·雍也》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之“瓢”,《说文解字》纳在瓠字下;即俗称之葫芦瓢。R6870与寝小室盂同出于HP-KM1400,其为挹浆水之器甚显。

(丙)斗形器:四件。两件具长方形曲柄,一出(R1097)HPKM1780(图7〔1〕,图5〔2a〕、〔2b〕),具扁曲柄,柄宽15公厘,长约101公厘。斗口径24公厘,容量10立方公分。柄表面有刻划的平行阴线若干道。另一器(R1098 图7〔2〕,图5〔1a〕、〔1b〕)出土于HP-KM2115。亦具曲扁长柄,宽25公厘,长约280公厘,斗身口外径48公厘,容量64立方公分。又一件(R2078 图8,图5〔3a〕、〔3b〕、〔3c〕)直柄,柄长200公厘;扁柄宽24公厘;容量53立方公分。柄中段加宽成圆饼,两端长方刻划鱼纹,圆饼刻划一龟。斗身周壁亦加文饰(图5〔3a〕),与柄衔接处,柄端分叉,叉枝双托斗底。

(丁)R1096 HPKM1382出土。这一件也可算作斗形器(图4〔2〕,图5〔4a〕、〔4b〕),柄短,横切面作半椭圆形,中空,柄长56公厘,柄宽26公厘;斗身容量50立方公分。

以上安阳出土的六件挹㪺酒浆之器,形制花纹皆有若干分别,但容纳流质部分皆为圜底,容量能力亦大有差别。除铲形一器外计:

器别 容量

R1097 10 c.c.①

R1096 50 c.c.②

R2078 53 c.c.

R1098 64 c.c.

R6870 1520 c.c.

按上表,最大挹器比最小者容量大一百五十二倍。若除铲形的漏斗底者仅就其余的五件标本来说,其比例最大与最小的比可以到1∶152。最大的一件似乎是用以水或饭的,与寝小室盂同出一坑,可能与其他同出土的容器有连带的关系。

这一工具,大概没有在酒会上用过。其他的斗勺形器之标本,似乎只用作挹酒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