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方彝形器

6.方彝形器

容庚云:“考之于礼,器无以方彝名者。《博古图》(卷八)有彝舟一类,以器方四隅并腹间峻拔作觚棱之状之己酉方彝属之。余以彝属之于簋,而此方彝无所系属,故别为一类。”[14]

容庚又云:“其状长方面有盖,盖上有纽如柱。有盖器有八棱者……”[15]

殷墟发掘出土者共三器属于此类,两器有盖,具八棱脊;一无盖(或已失?),亦无棱脊。

(甲)无盖方彝(R2068 图18,图19〔3a〕、〔3b〕)

这一方彝出土于小屯YM238,长方盒形高约162公厘,口长135 mm,宽115 mm,深120 mm,故横截面为长方形。四隅及面中均无棱脊;凹壁外表均全部装饰;周壁饰纹分三层,主体纹居中,上下边缘各镶以窄长条花纹带。主体纹为两大弯角动物之正面,以大宽条表现;中间动物面突出饰面颇显,动物纹外以细线云雷纹填空。主体饰面上下边缘各有窄条,填以肥遗型纹,两旁配以目纹,如主体饰面,以细线云雷纹填空。

较窄的两周壁,外表的花纹母题与宽面同一安排,亦以双宽角粗条大兽面为主体,下面两旁亦以曲肢目纹一对配衬。主体花纹之上下两边缘各以窄条的文饰镶边,窄条四周界以长条,花纹内容亦以简化之肥遗型纹居中,左右两端各以小型宽条目纹垫在尾下,并以细线云雷纹填空。

(乙)有盖方彝两件(R2067 图20,图19〔2a〕、〔2b〕;R1077 图21,图19〔1a〕、〔1b〕)

(1)R2067方彝,亦由小屯YM238发掘出土,与甲同。但这一方彝,不但有盖,而器盖都具有八条上下直行的棱脊。四棱脊分居四隅,四棱脊将四周壁的四面中分,各棱脊都是由盖顶到足底成一直线;但亦偶有中断处。

这一器连盖高255公厘,口高163公厘,口长163公厘,口宽123公厘,容量1825立方公分。盖面的四周均作屋顶式斜坡形,但分两种外形,窄面为等腰三角形,宽面为梯形。四面的图案设计相同,惟三角形壁面花纹稍有减缩,但有一绝对相同之点,即器物上的动物面头顶在上,口在下;顶盖纹中的动物面全是倒置的:头顶在下,口居顶端。

一般地说,有盖的方彝,盖形结构与中国式的屋顶类似;以棱脊论,两宽面在顶端交接处,另有一横行棱脊接缝,正中部分有一顶结中断;此一横行的棱脊,很像中国营造的屋脊。顶部四面的花纹,有上下两层,突出饰面者,为一倒装动物面:眉、眼、口、鼻、耳各配置在适当地位,顶上双角特大:粗根锐尖(向外)所占饰面最大——以上各部分均突出饰面;全面为居中的一条上下行的棱脊中分饰面为左右两半,惟横在鼻下之口部,在顶部亦中断,但在器面部分却未被截断;下行的棱脊中止于鼻端。角以下的面部文饰,另有小立龙衬边,如它处之各形目纹。

器和盖的文饰相比,除器面两旁加有衬纹外,两角的制造亦各具匠心;顶面动物的角,都折如∪形,旁端加尖钩,但角根部分,在器面上的,钩划有目与口,使全角呈现一长条爬虫形体,在盖面却无此点缀。

R2067的足部,每面的中间,均向内凹入,正中亦以棱脊中分;两旁各为一头向转角的单爪龙纹,两唇均向前卷,头上有角,长干身躯上下各有短肢,爪具四趾,两尾端相向。

各棱脊均分成小段,各以img形或—形切断。

此外周壁主体花纹上,有窄条边纹,居器口部,与主体花纹界划分明。此一窄条花纹内容,中段亦有棱脊为界,两旁各有单爪夔龙一只,两边对称地排置,夔龙头均排向中间棱脊,前唇下卷,前段躯干横行,上有短肢,耳在头顶,尾端下垂后卷。

(2)R1077方彝,通盖高272公厘,口高173公厘,口长158公厘,口宽126公厘,容量为2050立方公分。与R2067方彝相比,形制与花纹类似处极多。其外形之比较如下:

表1 R1077与R2067两方彝之各长度、容量及重量的比较

img

查上表,单就容量说R1077方彝要比R2067方彝略大。不过单就它们的结构、外形以及花纹说,似乎是由一个模型制出来的。自然它们也有些小的分别,除了体积外,如花纹的细节以及内容均表现若干或大或小的差异。

今从盖上的钮顶说起:R2067的钮顶是由四面三角斜面合成一尖顶塔形,R1077的钮顶却是由四个梯形面合成的一突顶塔形。钮顶四面刻划的文饰也不一样:尖顶的三角面四面都以img形纹装饰,R1077的钮顶刻划的纹样却作img形,两件的钮茎虽同样的粗短,R1077却更粗壮。顶部倒置的动物面两器相同,但R1077的棱脊鼻下的,却未为中间的棱脊截断;R1077的壁中棱脊只到鼻端,在器盖各面均不下延或上延。器面主体动物面,双角加装,成了对称的双龙,较之R2067的器面双角为繁缛。上缘的窄条衬边花纹,在R1077一器上,棱脊的两边各为一侧面视景的龙纹,对称地排列,头向中间棱脊。圈足各面亦以开口的独角龙纹,对称地排列装饰。此外就没有重要的分别了。不过还要加强说的就是:动物形都突出饰面,略低于棱脊;饰面本身均以云雷纹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