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觯形器

11.觯形器

容庚说:“觯之形制,圆腹,侈口,圈足而有盖。”又云:“有口椭圆者;有无盖者;有腹旁有鋬者……”[20]同书图录共举,作者认为属商代的觯形器共十八例(附图五六九——五八六),中有三件,说明中指出“出土安阳”:(一)光觯;(五)鬭父己觯;(八)鸱鸮纹觯。

《说文解字》“角部”有“觯”字,解云:“礼曰一人洗举觯,觯受四升。”又云:“《礼记·礼器》尊者举觯。注:三升曰觯……”[21]

甲骨文和金文,似均无“觯”字。它的原始名在殷商西周时代的名称,王国维认为“……觯觛卮imgimg五字同声,亦当为同物”。[22]

安阳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属于觯形的,共有四件,今分述如下:

(甲)弦纹觯形器(R1079 图37,图38〔8a〕、〔8b〕)

出土于侯家庄HPKM1400墓。侈口,细颈,大腹圈足,略扁圆。器高121公厘,口径63公厘至78公厘,腹径68公厘至86公厘,容量275立方公分。

此器颈部无耳,圈足无孔。除颈部弦纹两平行周圈,圈足外表一周外,无其他文饰。

(乙)足迹弦纹觯(R1080 图39,图38〔7a〕、〔7b〕)

HPKM1768出土。高110公厘,近椭圆;口径67公厘至82公厘;腹径74公厘至89公厘,容量300立方公分。

此器口沿内有阳文款识铭;上半由长方img圈界,内以阳文表现双足;每足四趾,下半另配以无圈界的足趾一对,惟趾形可辨,但下半掌趾已模糊。

器形亦为侈口,细颈,大腹在下,圈足;细颈旁有无孔的鼻一对;平行弦纹三周,由两无孔鼻切成两半圆周带。

(丙)云雷纹觯形器(R1076 图40,图38〔10〕)

HPKM1022出土。略近椭圆,有盖,通盖高174公厘,口径76公厘至94公厘,腹径72公厘至91公厘。容量325立方公分。

盖拱形,顶中有伞形结,下有短茎接顶盖中心,盖缘斜下插入口沿内。

全身及圈足和盖顶面及顶结上表,均饰以细线云雷纹,有规则地横排成列;每一单位雷纹,皆近方形圆角转;颈下和腹底各有窄条空白将花纹划分两周带,圈足花纹自成一周带;顶上自成一单位;故全器虽均饰以同样的云雷纹,但在编排上仍分四周。

(丁)肥遗型觯型器(R1075 图41,图38〔11〕)

这一觯形器同上例,也出于HPKM1022;但它的形制,虽与上器无别,花纹却大不相同。

器连盖高170公分,近椭圆,口径为69公厘至92公厘,腹径为77公厘至95公厘;容量为360立方公分。

外表满装花纹。

器盖,顶上钮作伞盖形;钮顶面,饰以圆涡纹,中间一圈,外周沿边两平行圈,中圈与边圈间有分布平均的五道回钩纹,钩在上端,近中圈。

顶面四分以十字形直线棱脊界划;以长条棱脊中分两半面,每半面饰以肥遗型动物一个,以短条棱脊为中线,将动物头面与体部中分左右,两边对称配置。动物形以宽条表现,外以细线云雷纹填空。

器身文饰分三层,最上一层为山纹一列,共八峰,每一峰内均以粗线蝉纹倒置。细颈部分有窄条周带一周,由四只凸出饰面的鸟纹构成,两对排成两单位;每一单位的中间有一隆高的棱脊,将左右双鸟对称地排列。

腹部下为主体花纹,内容如顶盖纹,全周由双联式肥遗型动物图案构制,但左右下角各加一竖体立龙纹。

三层花纹均以细线云雷纹填底。

圈足外表亦有文饰,以斜行S形纹连续钩结成一周带。上下缘各有刻划线纹界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