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底空足五件
先从形制的演变看这一问题。小屯十一件折叠周壁形的斝形器中,应以透底空足之五件最可注意,因为它们似可代表斝形器中最早的一期,但它们的装饰花纹却可以分别为三种:有连续小圈纹作花边的两件(R2044、R2047);小宽条纹的两件(R2038、R2042),带羽纹的一件(R2036)。五件的出土墓葬亦各自不同,计在小屯乙区者二器:M188一件(R2036)、M232一件(R2038);小屯丙区者三器:M331、M333、M388各一件(R2042、R2044、R2047)。
五器中,以R2038、R2042两件,不但形制、大小、体积相近,花纹的作法及细节亦大致相同,但也具有些微的差别,如动物面之额前云雷纹、躯干之装饰、尾后填空之目纹等皆非一一相符。有连续小圈花边装饰的两器,花纹的节目,更有不同的变化。就装饰的面积说,一大(R2044)一小(R2047)。不过有一点可以注意:两件器物的饰面,固自不同,图案中动物的头面所占的面积却大小一样;饰面小的,所缩小的图案部分,为躯干的长度(见表8):
表8 R2044、R2047的饰面、面宽及躯干的长度
这一比较所证明的是,在设计人的心目中,饰面面积的大小,不能改变一个中心观点。这一观点就是,表现动物头部面孔所占的面积,应有固定的尺寸。面孔以外的部分,即可大可小,要看饰面所余的空位而定。
R2036的图案,在小屯斝形器群中有很多特出之点:(1)文饰最繁,而细节的排列极整齐,全面的装饰给人以繁杂、拥挤的印象。(2)几何形的排列似脱胎于编织物或由木刻展转效法得来。(3)羽纹的线条简洁,与其他类似图形比(R2037、R2041、R2040、R2046),最接近素描阶段。(4)鼻梁两分面部,这一作法虽在其他纹样中屡见,却为具羽纹动物图案的五标本中惟一的例。
具有以上的几种特征,这一图案可能代表青铜器直接抄袭编织物花纹最早的一个样子。
所以,这五件透底空足斝的装饰,可能是由于三位专家设计的,至少是根据三种不同的样本抄袭出来的。小宽条及带连续圈纹花边的作法,在若干早于殷商时代的青铜器已出现了;带羽纹的图案,是否有早于此器(R2036)的,却是一个待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