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庄西北冈西区墓葬出土之觚形器七件

1.侯家庄西北冈西区墓葬出土之觚形器七件

出自M1001大墓及其附坑M1133及M1885者四件,M1488(M1217大墓附坑)一件,M1550大墓两件。如表3。

表3 侯家庄西北冈西区墓葬出土觚形器之测量及记录

img

表3所列七件觚形器中,有三件比较完整的,即R1037、R1038及R1042。其平均重量为976.4公克,平均高度为247.5公厘,腹部宽度平均为47.2公厘。七件中全装及单装的各只有一件,其余五件都是半装的,这一组没有全素的标本。就腹部的文饰说,表现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类,即:模范合作文乙种,一件,花纹由堆雕模文与刻划范文合制;堆雕模文乙种,两件,花纹的结构为平地大宽条所表现的动物形,细线云雷纹填空;堆雕模文丙种,一件,双钩宽条的动物面,云雷纹填空;堆雕模文丁种,三件,云雷纹动物面。兹分别说明于下:

模范合作文乙种,堆雕模文与刻划范文,一例

R1036(图39a、b),M1488出土。半装。腹饰与足饰各有一个主体及两道花边。花边由横排的阳线小圈构成,介于两道弦纹中间;腹部残缺只剩余构成动物面的一半,但它显然也代表一个对称的安排;动物面的中间为突出的高鼻,鼻下垫宽条;鼻旁为突出的豆形眼珠,无眼上下角;眼眶为宽条,向前、向上、向下均射出简单的云雷纹;眼后身体皆由粗线条勾画,没有细线云雷纹填空。腹饰与足饰间有弦纹两道。足饰由两个单位构成,每一单位又可分成三个小单位。每一小单位均以眼珠为中心,眼珠或带或不带上下眼角;但眼珠以外均由粗线条勾画,象征着动物的面部及身体(图40)。

堆雕模文乙种,大宽条动物面,云雷纹填空,两例

R11003(图11)、R11004(图12a、b),M1001大墓出土。腹饰由两个动物面构成,上下没有花边,各以弦纹两道作界。每一动物面中间,均挺出一道弧形的隆鼻;鼻下有一宽条垫底,宽条上端向两旁射出,作牌状;鼻两旁各有一个隆起的眼珠,眼上下角均作肥笔,外有粗线眼眶;眼眶外,向鼻的一边,另有鼻形宽条下垂,作钩状,钩尖向内;眼部以上横躺一三折尖角,尖端向上;眼眶后为一横行大宽条,象征动物躯干;身下前肢带有四趾尖爪。代表动物的宽条纹表面均刻划细线,另有细线云雷纹填空。腹饰与足饰中间有弦纹三道。足饰由四单位组成,顺眼眶方向序列,花纹结构较腹饰扩大。眼部、腿部,及眼后的躯干,均如腹饰花纹,惟眼上、额前有尖角向上竖立,角端卷向前;植立眼眶后的躯干分成两支,一支向上,向后,向下,向内卷曲;另一支向后。眼眶前之鼻形下垂部分,卷向前,向上,向内,如象鼻;鼻后另有由眼眶下垂一宽卷条,象征下颚。足饰饰面上缘镶以几何形化的动物纹花边,类似高本汉教授所编龙形花纹目录中之第494例[7]。就制造的程序说,这个花边占了两个饰面单位,两个饰面间的范线尚留有痕迹,可能是三块范合成的(图41)。

堆雕模文丙种,双钩宽条动物面,一例

R1037(图17a、b),M1550大墓出土,是这区所出土的惟一全装的例子。腹饰的动物面概由双钩宽条表现。这一作法,不但为本区惟一的例子,在殷墟出土的全部觚形器的腹饰花纹中,也没有第二件。其详细节目如下:动物面中间为隆起鼻梁,上下两端均不到边缘;鼻梁略作弧形,下有宽条垫底,宽条上端向两旁射出,如牌状。眼珠高出器面;眼珠内外两角,由肥笔宽条构成;眼部上的角、眼前、眼下的面、眼旁的躯干,均由宽条双钩,宽条内外均由细线云雷纹填空。腹饰上下两边由粗弦纹界划。

腹饰与足饰间有弦纹两道。足饰上缘有云雷纹花边,以粗线条为界;主体花纹由四单位构成,每一单位的详细节目,如腹饰动物面之一半,亦由宽条双钩,依眼眶方向顺序排列,不作对称安排;眼下、口部前后有锐利的尖牙,躯干下有三趾尖爪(图42)。

器上部的脰饰,下有花边一道;花边上耸立蕉叶状山峰四道,每一蕉叶的结构亦由宽条与细线相间作成。最外线为宽条,由花边陡起,耸向上,略向内斜行,直达器的上部,与另一对称向上之宽条合成一尖,全形像一孤立山峰;外线内另有一与外界平行之宽条,两宽条间夹以平行细线三道,下部填以云雷纹;近底下花边处有钩状,以横条作底;第二宽条内上部,另有一长三角形宽条,为本纹缋的中心,约占上端三分之一,以下填以细线云雷纹(图43)。

堆雕模文丁种,云雷纹动物面,三例

R1030(图18a、b),M1133出土;R1038(图44),M1550出土;R1042(图45),M1885出土。R1030为单装的,后两件为半装的。三件都属于堆雕模文丁种,花纹的表现法,除眼部与鼻部外,概由平地细线文勾画成各种云雷纹,类似R2000一例。惟每一花纹单位所占的面积,随器物的大小颇有异同。这三件觚形器中,只具腹饰的R1030,饰面的上下高41.5公厘;另外同时具有足饰的两件,腹饰面的高度为34与35公厘,两件足饰上端各有云雷纹构成的花边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