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饰的安排和内容

三、文饰的安排和内容

今先讲器物的装饰,共为五十一件。若先从花纹的布置说起可分下列十类:

img

假如把上表简化归成下列四类,所得的百分比,就是下列的数目安排:

数 百分比(%)

1.素净无文饰者 5 9.80

2.仅装弦纹及凸带者 8 15.68

3.部分装有花纹者 28 54.90

4.满装者 10 19.60

据以上统计,这篇讨论的五十一件青铜器,完全素净无文饰或仅加弦纹及凸带者,只有十三件,约占全数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的青铜容器,带有铸就的文饰,至少一周,其中有不少的标本,除了底部外,可见的表面是满装的。满装花纹的器物约占全数五分之一。若将附录中的盖计算在内,我们知道,凡是盖上满装花纹者(如三长颈卣),器上的周壁外表也必定是满装的;故五十三件中,有十一件是满装的了。如此计算,此文中所讨论的青铜容器,满身加以文饰的件数在五分之一以上了。

不过没有文饰的青铜器,或仅加弦纹或凸带者,在作者看它们的历史,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是过去的古器物学家,不十分注意的一群,所以不仅单论中国青铜器或器物的形制沿革,我们都应加以重视。现在,我们可以先从这一小群素净无文饰的说起。

说也奇怪,这一小群没有文饰的青铜器,若单讲弦纹也没有的,同时也是在陶器群中找不出伙伴的一小组;那斗形器四件,三足器中的“盉”一件。有弦纹中的七件中,有斗形、锅形、壶形、觯形、甗形各种标本,其中除了甗和壶外,斗形及锅形也是在陶器群中不见的。觯形器虽在陶器中有类似的形制,但瓦觯是否铜觯的先型,尚无决定性的根据。只有甗形一器不但见于殷墟陶群,它的形制演变史,在器物学中,也可以说是比较清楚的。但青铜甗比起瓦甗来,却有一重要形态上的区别,即口唇上耸立的一对立耳,这一特征是绝对地在瓦器上看不见的。这对立耳是装饰品,还有实际的用处却是一个有趣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