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周带(五例)

4.垂花周带(五例)

R2051为装有此种花纹的(图16〔1〕)五件鼎形器中最小的一件。周带由蝉纹顺序地排成一圈,下悬之三角形垂花共十五瓣,亦由蝉纹简化而成。原器在入葬以前经过长期磨擦,花纹已不明显(参阅图10〔15〕,图27)。

R1112周带花纹内容(图16〔2〕)如上R1104图案。每一单位均由两条头向后顾的长条身爬虫对称地排列,正中隔以棱脊;棱脊两旁上端作盾牌状,中间及下端向旁投射钩状纹。主体花纹用宽条表现,地面以细线云雷纹填空。

下垂三角形垂花,每单位六瓣。一周圈的三个图案单位共垂十八瓣,各填以宽条及细线各形云雷纹(参阅图10〔16〕,图28)。

R1110周带纹内容(图16〔5〕)同3(3)之R1106式的“肥遗”型;长条身,以两平行宽条,表现躯干;身下一爪亦简化成一钩状。下垂三角形花瓣,用宽条及细线之各式钩状,心状云雷纹组织之(参阅图10〔17〕,图29)。

最大的三足鼎形器(R1752)之纹饰,花纹部分亦取此型(图16〔3〕)。周带之主体花纹,如3(1),由夔龙两对,对称地排列于左右两半段。但后随的夔龙纹,为竖立的;以棱脊隔左右两半,棱脊的上半,两旁镶以宽条作盾牌状,中段向两旁投射宽条钩纹。动物纹及棱脊均以宽条表现,上刻粗条云雷纹。全部饰面用细条云雷纹垫底。周带下垂之三角形花纹共十二瓣。各瓣的内容相同,以宽条表现简化之长条身动物一对为主;头部在上,所占部位最宽大;分为左右两侧面视景,相对地排比。头以下为斜行宽条,代表长条身;向中倾斜;下延至花瓣尖端,由两斜条结合成一尖角。长条身的内缘,投射钩状纹。

R1752是安阳出土的最大的三足鼎形器,花纹的大部,均保存得清晰可辨。但此器在入葬前,显然亦曾经用过多时,有一足是后补物。补缀的足,却是埋葬以前的工作(参阅图10〔18〕,图30)。

R1108为一柱状足的三足器,身部装饰为一全几何化之垂花周带纹(图16〔4〕),用刻划方式表现。在安阳发掘的鼎形器中,这一器所具的品质为:(1)原器物在入葬以前已经严重破损过,虽加了修理补缀,补缀痕迹及原破裂痕迹保存得很清楚。(2)原有的花纹经过长久的磨擦,已经大半消失了。周带花纹只有在足部上段及器身边缘,尚保留些许残迹,垂花纹几已无痕迹可寻;但我们细查足部花纹的图案,仍可推知器身外表原来的文饰是一垂花周带的图案。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这一器的花纹之表现方法,完全为刻划的模文,由模文翻印在范文上,最后方铸印在青铜的鼎身。花纹在铸件上,浅浅地划入壁内。这一花纹表现方法,虽经久用颇有变化,仍值得注意(参阅图10〔14〕,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