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圈周带(八例)

3.单圈周带(八例)

一周圈装饰带的花纹:三足鼎形器中,装有繁杂花纹的共十七件,其中八件的文饰为绕器身一圈的一条横行周带,周带的外形,如R1109一例(图10〔8〕,图21)为三联式,花纹的内容由三个同样的动物形图案单位联成一圈。

照图案单位排列的式样,这八件三足鼎形器的花纹周带又可分为下列的类型:

(1)每一单位分为两半,中间以直线间隔,两旁各饰以两两相随的夔龙纹,对称地排列。R1103的文饰(图15〔1〕)即属于此一类型。每一单位有四条夔龙形花纹;两两相对,中间隔以盾牌形棱脊,以细线云雷纹填空。这一器有显明的补缀痕迹,在入葬前它似乎是一件经常用的日用品,花纹清晰可辨,每单位所刻划之夔龙纹,随后者比居中者更为简化(参阅图10〔9〕,图22)。

(2)每一图案单位的中间也是以直线或棱脊隔断,分为左右两半。每个单位的半段各饰以动物纹,以长条身的爬虫为代表型,分居左右两半段,头向中,对称排列。R1104、R15478两器的图案(图15〔2〕、15〔3〕)完全是以类似的方法表现的类似花纹单位;每一单位各由成对的长条身爬虫纹,对称地排列在左右两半段,中间隔以棱脊。爬虫的头部后转,各作回顾姿势;长条身的后段转折向上;尾端卷向内;躯干的前段,有羽毛状纹向上投出;向下亦有简化的单爪作单钩或双钩状。很清楚地,这是双龙对戏图案的胎形(参阅图10〔10〕、〔11〕,图23,图24)。

R1107的单位图案(图15〔4〕)亦类似前两例:为一双对称排列的长条形爬虫动物之侧面视景;头面作向前姿态,紧靠居中的隆起棱脊;身下两爪未简化,身上投出羽纹一支;身后另有简化龙纹,亦用宽条表现,头面向后。全部均用细线云雷纹填空(参图10〔6〕,图25)。

由R1107型花纹的设计,再次一步的演变,就是两身一头的“肥遗”型纹[1]的出现,这似乎是一种自然顺序的趋势。这一步,却创造了一连串翻新的花样。

(3)“肥遗”型:每一单位的中间为一个大头面;由头部的两旁,各向外伸出一长条身,分占左右两半(R2053、R2049、R1111、R1106)。

“肥遗”型图案,在鼎形器上,又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以一直条棱脊中分头部,将两个爬虫的头部之侧面视景合成为一向前看之正面的头面;但左右排列的两长条身,仍是侧面的视景。安阳出土的鼎形器,有两例的图案,是如此构成的。所刻画之长条身,已简化成平行的两宽条了(图15〔5〕、〔6〕)。R1106一例(图15〔6〕)尚保有写实的爪状;R1111的装饰(图15〔5〕)除头面外,均简化了。这两例的填空之细线云雷纹,表现得特别工整。它们都是侯家庄出土的(参阅图10〔7〕、〔12〕)。

小屯的两例(图15〔7〕、〔8〕),却没有填空的云雷纹。它们(R2049、R2053)都是用宽条表现的一头两身“肥遗”型图案;如觚形器之R2017(M386)[2]与斝形器的图案贰乙型[3]等之表现方法(参阅图10〔4〕、〔5〕,图26,图13)。

两例中之一,保存了以盾牌状棱脊中分头面的作法(R2049),惟下端以象征鼻孔之符号联系。R2053一例的面部,已无棱脊中分之迹,全部面孔代表一向前正视的全面;两旁之长条身,均用符号化之宽条刻划;尾端上下两分,形似鱼尾。此一例有连续横排小圈,作镶边花纹。小屯M333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