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形器(R1078 图32,图19〔14〕)

9.簋形器(R1078 图32,图19〔14〕)

韩崇跋《登叔簋铭》云:

“簋”字,《博古》、《考古》及《先秦古器记》、《钟鼎款识》诸书皆释为“敦”,其实即“簋”字也。《说文解字》从竹从皿从皂。此所写之img即“皂”字。古之簋或以竹,或以瓦,故竹皿并用……[18]

容庚云:“簋之形状甚多,其在商代大率皆侈口无盖,圆腹,两耳而圈足,昔人所称为彝者也。”[19]

安阳发掘出土的青铜簋形器只有标本一件(R1078),出土于侯家庄(HPKM1601):圈足,圆身两耳无盖。两耳上端均浮雕兽头装饰,器口下有文饰一周带,以两耳为界,全周分为两个半圈。半周的中心,浮雕一动物头面,左右各刻划夔龙纹三只,对称地排列成一半周横带,头向中心之浮雕兽头面。周带下缘有一花边,内以平行曲线切划,切断部分成鱼鳞形。圈足外表,亦文饰一周带,全周分四个相同的单位;每一单位均为一肥遗型图案,细线云雷纹填空。

这一器内表有款识,铭文作img形。金文家习惯地将靠左的三单位解为析子孙,而把靠右的一半为“妇”字的一体;此一款识的考证也许还值得文字学家一些努力。瑞典的高本汉教授在他论金文的一篇巨著里,初期认为凡是有析子孙款识的青铜器为殷商时代确证之一,不过在我们的发掘品中,这是惟一的标本具此一铭文的。它却有另外的一个尚未能识辨的字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