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地下的分布与层次、图案的演变和器物埋葬的先后

三、综论地下的分布与层次、图案的演变和器物埋葬的先后

检查小屯、侯家庄两遗址出土的全部爵形器三十九件,十二件弦纹的标本自成一派,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由这一派的衍变,按它形制的变化,我曾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随着时代的次序,称它为第一、二、三、四期。这四期的演变,又可以在小屯和侯家庄各区表现出若干地层上的次序,而得到各区域的联络。

文饰较繁的标本,在形制上亦具较多的差异。最突出的变种要算是平底的八件。它们的形制固然可追溯到早期的陶爵上去,但是它们的花纹和花纹的作法,显然受了青铜斝形器的影响,以后又纳入了木制器的结构成分。专就青铜制的爵形器论,我认为这一研究可得的结论有下列数点:

(1)三足,圜底,双柱的爵,为爵形器的正形。这一类的爵形器,在青铜所制的器物中,小屯与侯家庄两遗址,不但出现得较早,亦是最持久的形制。

(2)上形的爵,外表为弦纹的一组,自成一派;可能代表最原始的一派。这一派不但出现得较早,并且延续甚久;所有它本身的变化,都表现在各部分的相互比例上。所分四期中,以第二,第四两期的形制最为固定。

(3)外表具复杂花纹装饰的,变化较多;单层花纹出现较早,所表现的图案,有些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它的早期历史,可能是在别种原料的器物上形成的,如云雷纹动物面,就是一例。这一图案流行了一个甚长的时间;但在爵形器上的表现,在侯西第一大墓(HPKM1001)以后就不多见了。

(4)复层花纹可分两个支派;圜底形上的,只在单层主体花纹上,加一列山峰纹。器形若是平底的,周壁亦摺叠为上下两层,外敷花纹,因此就有两周平行的主体花纹;有些在最上层再加一列山峰纹。

我把平底的一组,在安阳两遗址中出现的时代,根据它们在地下的分布及地层的现象排在较晚的阶段;这一点和甲骨文字形演变的程序是相符合的。我们应该注意的另一点,是最早出现弦纹爵的两墓(M222、M18.4)已是云雷纹动物面图案作装饰觚形器的时代了;这一图案构成了小屯、侯家庄两遗址所出青铜器最早的动物纹装饰母题;它的原始阶段,看来是很难在小屯一带出土的青铜器本身上找出来的。在这两墓中,云雷纹动物面图案流行最盛的时代,大概可以由小屯的M188和侯家庄的HPKM1001来代表,这两墓的时代前后不会相距太远。

弦纹爵的第二期,代表这一派发展的一个高峰,形制已有一固定抽象的标准,这是继云雷纹动物面图案流行的高潮以后兴起的风格。这一新兴的作法,反映了殷商全部文化发展旺盛时期地下表现的次序,在侯家庄墓中出土的部分最为明瞭:HPKM1550晚于HPKM1001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想小屯的M188,大概要早于M238。照石璋如先生的意见,M238、M188是同一个时期的墓葬,若然,则M188的“跪献”的铜器,可能完全是前朝留下来的旧器,M238的殉葬铜器,可能是为殉葬而特制的。

平底爵形器最早的出现,似乎与弦纹爵第二期同时。在小屯M238墓中,这两派作风不同的爵形器,在同一墓中出现。侯家庄西区不但没有发现过平底的爵形器,在HPKM1001大墓劫余的铜器中,亦没有任何青铜制造的方转平底器物出现过;若是以侯西青铜器出土的历史衡量,平底的一组,很可能是HPKM1001大墓以后的款式。这也是小屯M238可能晚于侯家庄HPKM1001的一个理由。事实上,在这以后的地下证据,侯家庄东区的记录较为完整;依侯东区的地下层次,我们所得爵形器发展的次序,为下列几个重点:

E2 弦纹第二期:(R1065;HPKM2020)

E3 复层第一类型:(圜底爵,单层主体花纹,上加山峰纹)(R1052;HPKM1049)

E4 复层第二类型:(平底爵,两主体花纹上加山峰纹,浮雕)(R1051;HPKM1022)

E5 浮雕动物面,三联式:(R1064;HPKM2006)

E7 弦纹第三期:(R1059;HPKM1768)

E8 弦纹第四期:(R1053,R1054,R1055;HPKM1400)

姑且如此排列,以待后证。

李 济

1966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