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甗形器
2025年10月14日
14.甗形器
甲骨文中,可以认作“甗”字的例甚多。叶玉森在《释文举例》云:“按
之异体
……
等形,予从孙氏后说释例。《左传·襄公四年》‘靡奔有鬲氏’。《路史·国名纪》谓:‘有鬲氏夏诸侯。’”[26]
罗振玉说:“上形如鼎(身),下形如鬲足,是甗也。古文加犬于旁已失其形,许书从瓦,益为晚出。……”[27]
不过土制的甗形器,不但见于殷墟出土的陶器群,并且见于史前的遗存中。
安阳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中,连后冈所出一件算在一起,共有三件。除后冈一件外,今分述于下:
(甲)高跟足甗形器(R2064 图54,图55〔2〕)
此器全高351公厘,口沿耸立半环立耳(或倒置∪形),中腰有隔,但已失去。上段甑形,口唇内坡外卷似有盖,唇下有花纹一周带由十个夔龙纹单位衔接而成,单位间各以直条云雷纹间隔;龙张口向右,尾上卷在后,口尾相接;细线云雷纹填空,周带上下缘,以平行细线弦纹为界,线条与云雷纹线粗细相等;夔纹本身略高于饰面。
(乙)低跟甗形器(R2063 图56,图55〔1a〕、〔1b〕)
此器出土于小屯M188墓。口沿上一对立耳,上段甑形,较高大,下段鬲形较矮小,足跟极小;甑口方转纯缘,略倾向内;唇向上,立耳自纯缘下生根;纯缘下,外表有平行弦纹四周,自纯缘至第四弦纹宽约五公分;另有斜行平行双弦纹,自立耳的直行回纹与平行弦纹交界点开始,向两足间的中点下倾;左右两斜行线于近甑底相交,故甑部外表,除了纯缘上口的四条平行弦纹外,另有
形弦纹三单位,口在上尖端在近甑底处。
范线自纯缘下直降,经过甑壁到一足之底。
三足外表,除中分鬲足之范线外,也有一双平行的V形的弦纹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