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满装花纹

5.满装花纹

(1)满装花纹的三足鼎形器(四例)

这四件的体积都甚小,一件圜底,三件曲底。曲底的一件,出土于小屯墓葬,其他三件侯家庄墓葬中掘出。四件的登记号为:R2048、R1102、R1105、R15477。

R2048,出土于小屯。曲底形,纯缘下绕有弦纹二周;器身周壁(图17〔4〕)均饰以斜方格界划的云雷纹;每格各有一乳头突出,格中满填云雷纹的中心。此一文饰网,罩满器身周壁;惟足部、底部仍保持光面的素净。这是二十一件三足鼎形器中,体积第二小的一件。体积最小的一件也是满装花纹的(参阅图10〔20〕,图31)。

R1102,侯家庄出土。曲底形,圆柱状形足。装饰图案(图17〔1〕)与上器完全不同。此一器底部曲褶甚深(图10〔19〕),周壁似由三个袋状器联缀而成,各单位衔接面的外表之界划,为下陷沟槽。每一单位之装饰图案,各由两个弯爪曲身的夔龙形爬虫纹之侧面视景,对称排列而成。花纹由大宽条表现,细线云雷纹填底。宽条上面刻划各式云雷纹。头部上有角,有鼻,面向中心。两夔龙纹间以细线云雷纹间隔,居中的中线,连接足部外面保存的上下行之范线,这一两相衔接的中线,显然是铸器身跟足部的块范接缝的所在。由此可以推知,每一单位图案是两块块范拼凑的。三图案单位的分界处,在介于两足间的周壁中间之沟槽深处(参阅图32)。

R15477,侯家庄出土。在满装花纹的三足鼎形器中,这是具有圜底的惟一的例。全身文饰,纯缘下镶粗线云雷纹花边一周,花边下周壁全部饰以三个同样图案单位(图17〔2〕,图10〔13〕)。每一单位所饰的器身外表,恰居两足间的周壁外表。花纹单位分界处亦即足所在处,界线与器身下足部外表之范线相符,上下连接成一直线。这是与曲底形三足器花纹排列之大不同点。

每一图案单位之正中,已形成向前正视之兽面,即古器物学家所称之“饕餮面”。面部两旁各伸出长条身,尾部卷向上,缩成细尾尖;嘴旁各有四指细爪,尾下填有小龙纹;其余空白,用细线云雷纹填满。这一图案之主体花纹,显由两条爬虫形动物在对称排列的安排中,由两个侧面视景的头部合并而成一个向前正视的饕餮面;划分两侧面视景的棱脊,已纳入新作成之正面视景的一部器官,代表向前的鼻梁。他种细节的变化,亦渐渐地由此一设计产生(参阅图33)。

R1105三足鼎形器,亦是侯家庄出土的。这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满装花纹的标本。曲底形;花纹的排列如R1102一器,周壁的三个图案单位,均由兽面构成,内容相同,浮雕法表现。每一单位的正面当中(图17〔3〕)恰在足部的外面、中线之上;上下衔接。面部各器官已失连系,但所在部位尚无移动,各由浮出地面之粗宽条构成。浮出的宽条上另刻划各式不同之云雷纹,下填细线云雷纹。器身上缘,有粗线云雷纹组成之花边,成一旋绕纯缘下之窄条周带(参阅图10〔21〕,图34)。

(2)牛齍与鹿盍两件四足鼎形器的装饰图案之特点

这两件最大的青铜鼎形器,器身都是长方形、四足分布四角,都是透底空心的作法。两立耳耸立在长方体身上缘的窄边。这些都代表方鼎的一般形状。

面部外表满装花纹:全身的四周边,四只圆柱的腿,口沿上的两立耳外表。底面内表刻划一象形字。身部向外的四面各自成一装饰单位,四角界以棱脊。

器身四面的外表为全部文饰的主体花纹所在:牛齍(图18〔1〕,图19)以浮雕方法表现一突出器面的牛头,居每一饰面中心。最突出的部分为棱脊形直长条所代表的牛鼻,和对称排列的一对尖角(第一型);眼、眉、耳、鼻孔,各器官的位置均符合自然形态。口部已开始图案化,左右两分,各在鼻孔旁,但仍保有一部分写实的形态。

在器身最宽的两饰面上,牛头左右各配一复合鸟状浮雕;鸟尾及翅膀下缘吊有垂花三条;垂花末端缀以翎眼圆形纹。鸟头上有冠,甚庞大,突出头顶颇高,转折向后,再转向下垂;冠末尖端卷向内。这一鸟形花纹的全部,以侧面视景表达;嘴尖弯向下,如鹦鹉嘴;胸部羽毛,粗具轮廓;眼部突出甚高,围绕眼部之茸毛,各用∽形纹表现;尖耳附在鸟头的后面。此一复合鸟体的浮雕,表现了鸟体的全部;没有简化的部分。

正中凸出的牛头,两弯角间,另饰有简化的鸟纹一对,对称地排别;各具有:弯嘴,长尾,短躯,锐爪。

每一饰面图案的上缘,另镶有一长宽条边的花纹,亦以突出的棱脊,分为左右两半;各饰以浮出器面之变态龙纹一对,对称地排列。鼻尖、尾端均向上卷。头部向中,尾向外。

全部器面,均以方转形的云雷纹填底。镶边花纹的上下缘各以弦纹为界。

器身窄面的装饰花纹图案:排列如正面,亦以浮雕表现写实形的牛头为主体花纹,但陪衬在两旁的花纹略有变化。两旁的文饰各分上下两段,成一直行排列,上半为倒立龙纹,作张口状,口向下;下半为一弯嘴卷尾之鸟状纹;爪部上有粗腿。

饰面的口缘有镶边花纹,亦分左右两半,各以浮雕之夔龙形纹一对装饰,头向内,尾向外。

足部上端向外的一面,各具浮雕牛头装饰,如装饰身面牛头之缩景。但向内的一面却以刻划阴文方法,表现同一形态之牛头图案。因表现方法之不同,内外两面牛头之结构细节亦微有差异。头、身以下,绕围柱形足一圈,刻划简化龙纹一周,周带花纹下垂尖角形花瓣。

器身口缘上之两立耳,向外的一面,亦以阴文刻划文饰。花纹的内容为一对对称排列的两立龙;两个龙头在立耳上部的横梁上的表面衔接,满装耳部外表的全部。

鹿盍(图18〔2〕,图20)的体型如牛盍,器身面积虽较牛盍小,装饰它花纹却较繁。图案排列大致类似牛盍,以浮雕鹿头为主体纹,居饰面中心。鹿头的两耳及双角最引人注目。角(第八型)之主干,斜行向外向上;两角的主干各有三枝向上横出。鼻部如牛盍的牛鼻,以棱脊表达。主体花纹旁,左右各伴以双鸟;鸟面向外,鸟尾吊有垂羽;顶上鸟冠转折极显著。两鸟姿态各异。

两鹿角间,有变相龙纹一双,对称排列,头向内,尾向外。下缘在浮雕鸟纹下,鹿口两旁各有夔龙纹一对。此排夔龙纹头部均向外,虽似镶边花纹,但与主体花纹无清楚界划。

上缘花边正中,以棱脊两分;左右两半各有浮雕夔龙纹一对,头均向外。

器腿装饰图案,作法如牛盍,惟以鹿头代替牛头。两立耳外表刻画简化龙纹;头向下,耳上,横梁饰面为两爬虫尾端衔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