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
早期讨论男人、女人和语言的著作,其中所关注的都是“性别区分”。对性别差异的研究是由对人类学感兴趣的欧洲人(以及其他“西方人”)开展的。他们倾向于集中研究音位学与词法—语法学这类“奇风异俗”(如语音模式、词语、句子结构)。这种研究,相当一部分聚焦于这一现象:在男性与女性中,存在着不同的代词与词缀用法;无论是作为讲话者,讲话的接收者,还是被谈论的对象,都有这种区别。这种性别区分在源于欧洲的语言中不多见,如在英语与丹麦语等日尔曼语系的语言中,其代词系统只有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里有性的区别(he/him,she/her或it)。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同第二个人谈论第三个人时,这第三个人的生理性别得到具体表示。在诸如法语、意大利语与西班牙语等罗曼语系的语言中,代词系统与上面的相似,其中只是多了第三人称复数(ils/elles等),以此标识生理性别。阿拉伯语的口语在第二人称单数(you)上也有生理性别标识;于是,在称呼一个人为“你”时,所使用的代词取决于那个人是男性(?inta)还是女性(?inti)[(?)符号代表一个声门塞音]。
其他语言也有非常不同的代词系统。日语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敬语表达形式,因而十分复杂;当决定使用哪个层次的敬语时,需要考虑你与之交谈的对方的身份地位。如有一系列不同的词来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有男女可以共用的正式代词watashi,还有非常正式的代词watakushi。有一些不太正式的代词,如atashi仅仅为女人所使用,boku传统上仅仅为男人所使用(还有另一个形式ore,男人们想炫耀自己的男性气质时就可以用它)。这里对代词的选择取决于说话者而不是听者的生理性别。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女人,你必须使用“女性”的代词形式;如果你是男人,你必须使用“男性”的代词形式。日本现在看来的确正经历变化。日本中学的女生说,她们使用第一人称代词boku,因为如果她们使用atashi的话,就不能与男生竞争(祖伽库,1979,引自奥凯莫特,1995:314)。据报道,日本的女性主义者使用另一个形式的代词“boke”来指称她们自己(罗曼,1994:111)。
在一些传统的部落社会,男人和妇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据说彼此都能理解其“男性”形式和“女性”形式,但不会既使用男性形式也使用女性形式词汇)。这种现象最极端的例子来自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曾居住于现在的多米尼加,在雷瑟·安提里斯(Lesser Antilles)一带]所使用的语言。当欧洲的探险者们第一次遇到这些人时,他们认为这里的男人和女人讲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一个17世纪的作家、旅行者曾这样描述说:
男人有非常之多的专有表达,女人能理解它们,但自己决不会说。在另一方面,女人也有男人决不会使用的词和短语,如果男人用的话,必会受到嘲笑。因此看上去就是这样的情况,在人们的谈话中,女人说的似乎是完全不同于男人的语言。(罗切福特,引自杰斯帕森,1922:237)
这种语言情景更有可能发生在稳定、保守的文化之中;在这里,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是缺乏变通性的。然而,现在生活在巴西的一个部落卡拉加(Karajá)(其语言在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之间的区别,比其他任何语言都多)的人们,目前正在面临影响这个社会各方面的文化变化,这个变化剧烈而深刻。在卡拉加部落的言语交谈中,说话者的生理性别是通过音位来标识的。在男性使用的词汇形式与女性使用的词汇形式之间,存在着系统的语音区别,这种情况甚至发生在从葡萄牙语中借用的词汇里。表格1.1可见一些例子。请注意,在男性用语的发音中没有/k/和/ku/音。
表格1.1 卡拉加部落中男性和女性用语的区别

资料来源:D·福琼与格雷奇恩·福琼,1987:476
传统上,卡拉加部落的说话者对妇女和男人的社会角色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讲话中明显不同的男性形式与女性形式起到了划分这两大领域的作用,这是卡拉加部落身份认同的核心方面。由于年轻人现在正在学习卡拉加部落的母语来阅读与写作,于是这两种鲜明不同的形式还会保留持续。其结果,在被同化到一个更大的、说葡萄牙语的巴西社会的过程中,较之他们直接通过葡萄牙语来获得读写能力,用卡拉加母语有可能使他们避免失去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我们一直思考的这类语言中的性别区分,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被归之于性专有(sex-exclusive)区分。一位美国的语言学家安·伯丁(Ann Bodine)最早提出性专有和性优选(sex-preferential)的区别,这个区分流行一时,人们在调查研究中普遍用它们来描述两种不同的特征。与性专有的差异所不同的是,性优选差异不是绝对的,它们只是程度差异。性专有差异在起源于欧洲的语言中相当罕见,性优选的差异则不然。在这本书后面的几章中,我将着重探讨语言使用中的各种性优选模式,而不是我到目前为止所谈论的性专有模式。除了其他方面,这将要涉及的是,考察某些论断,如说妇女使用比男人更“标准”的语言形式(即表达更“准确”),还有如女人在对话中使用的语言风格是合作性的,而男性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则是基于竞争的。
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有着非常具体的文化特性。对于特定文化中的男女,掌握这些差异是学习行为“得体”的重要部分。不能掌握恰当的语言形式和用法,会给这个社会中的个人带来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格雷奇恩·福琼(Gretchen Fortune)是一位在巴西做研究的美国语言学家,他与人合作,创造了最早的书写系统,这一系统至今仍在被卡拉加人所使用。他曾讲述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卡拉加年轻人,他使用女性语言形式,父母却没有去纠正(福琼,1995)。个人与其社区语言规范间发生的这种冲突,意味着他变成了“四不像”(misfit),这类人在社区人群中贻为笑柄。尽管对“四不像”本人来说,葡萄牙语为他提供了新的身份和某种解放。
在社会内部,语言上的性别划分可以成为社会斗争场所,它不仅是个人斗争。日语中曾经有过男女专用词语的区分,现在人们就不再使用这些性专有词语了,也就是说,一些过去专有的语言形式,如今已不再是专为某一性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