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批判性的?
女性主义是一种政治,它以解放为目标。实现解放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找出那些压迫机制。在期待任何改变发生之前,我们首先要暴露出这一点,男人与女人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自然的方面,其实都是文化塑造的产物,而且都是对妇女不利的。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从这一理解开始:理解社会性别是如何在社会中建构的。
对社会性别身份的批判观点也带有解放的目的。“批判”这个词具有特殊的意味,它并非仅仅是表示通常意义上的“批评态度”,而是指通过考察,发现事物背后其内在的隐秘联系、潜在的假设等等。我们在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批判视角,这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旨在检验语言是如何影响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变化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实际目的是激发对语言的批判(critical)意识,尤其激发对这一现象的意识,即现存的话语惯例是如何成为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之结果的。这里还包括揭示出使这些惯例自然化的社会、历史机制(换言之,即这些机制是如何让这些惯例显得如此自然以至于成为“常识”的)。批判性地考察语言就是让语言去自然化。因此,批判性的话语分析方法是有益于女性主义者的,它可以用来考察社会性别的建构。英国的语言学家萨拉·米尔斯(Sara Mills)最近出版了一本论女性主义语言分析的著作,她给自己的研究冠之以“女性主义文体学(feminist stylistics)”的称号。她的立场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保持一致,她所陈述的目标也完全与之相符,这些目标“对我们关于社会性别和文本的常识观念提出质疑,以此来确立对所有的文本解释过程的创造性的怀疑”(1995a:21)。
其他的批评观也都具有这一重要共识,即社会性别不是与生俱来或静止不变的,而是被积极建构出来,并且不断变化的。一些关于社会性别建构的研究强调,社会性别是一个表演(performance)过程。人们并没有预先设定的、稳固的社会性别身份,而是不断在表演这些身份。尽管我们很少意识到社会性别的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想当然地接受它,把它作为我们的身份中明显而稳定的成分;但我们仍然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常规表演着社会性别。批判性视角包括这两种看法,一方面是避免把社会性别两极化,另一方面是把社会性别身份看作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dynamic)的过程。这个说法的有利之处在于,它给我们另一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把这个框架添加到以字母“d”打头的那些词条里:缺陷(deficit),主控(dominance),差异(difference)和发展变化(dyna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