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女人的交流风格

5 男人和女人的交流风格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一对话片段,它是晚餐时夫妻之间发生的对话:

妻子:我今天不得不参加的会议太糟糕了。

丈夫:在哪里开的?

妻子:在全国自由俱乐部里,人们真是太好斗了。

丈夫:嗯。谁在那里?

妻子:哦,所有政府部门的那些代表们。你知道,有一刻我真的觉得很受不了。真是太丢脸了。

丈夫:你应该更强硬,亲爱的。别让人踩到你头上不拿你的话当回事。

(霍姆斯,1992)

妻子听到这样的回应不免懊恼。她觉得丈夫没有明白她的意思。他做的是什么?他为她提出建议。可她想要的是什么呢?不过是一点同情而已。

建议与同情,或者换言之,解决问题与共同承担问题;这是比较男女之间在对话期待上可以看到的差异之一。美国语言学家德博拉·坦嫩在最近的报告中讨论了这一差异,她从两种文化的角度考虑了男女言谈的不同(坦嫩,1991)。在一套自助类型的丛书中,德博拉·坦嫩把她的观念推向广大读者,她认为,男女拥有截然不同的交流风格(坦嫩,1986,1991,1995)。坦嫩的这些通俗书籍在女性主义语言学家那里遭到强烈抵触(我将在第7章中讨论原因何在)。她用了各种的二元对立的特征来概括男女交谈的不同风格:

同情共鸣     解决问题

表达友善     报告信息

倾听        说教

私密        公开

联系        地位

支持        对抗

亲密        独立

这些特征有很多是相似的,但它们的确具有启发性,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她对表达友善的谈话和报告信息的谈话做出了很有趣的区分。我们可以把她这里的二元对立比作霍姆斯的区分,霍姆斯区分了语言表达感情的功能和指涉信息的功能。坦嫩认为,对大部分女人而言,交谈是表达和睦友好;交谈致力于建立友谊、巩固关系。在谈话中,妇女们以大量精力来强调她们的共同感受。这里的互动是没有等级区分的,她们为团结而努力。我在上一节考察了赞扬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到,妇女用赞扬来表达友好、团结一致。研究也表明,妇女常常表示赞同与她们的谈话的人的观点,至少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中的妇女是如此。赞同是展开友好交谈的一种方法,尽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情形也有变化。坦嫩回忆了她自己与希腊妇女交谈的困难,希腊妇女不愿接受她那“没完没了的赞同”,这些妇女努力表达出她们所不能同意的看法(1995:238-9)。

坦嫩继续谈到,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交谈可能是相当不同的。彼此交谈可以带有强烈的竞争性,男人往往把交谈当作谈判与维持地位的竞技场所;所以,他们的对话中往往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包括意在引起注意并持续注意的表演。无论是开玩笑、讲故事还是传授信息,这些都有重要作用。男人侧重于报告信息,而不是表达友情。对话是信息传达,谈话是有意图的,专业技能也通过谈话来展示。关注提供信息和展示技能,这一关注也出现在其他口语类型里,对希腊男人指路情形的一些研究也揭示了这一点(丹德林洛斯和佩德罗,1994)。研究者发现,当有人向希腊男人问路时,这些男人一定会坚持提供详细的信息,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宁肯给出错误的向导,也不愿保持缄默!被人求教问路,这被当作请求或者许可,使他们得以当众展示自我。

坦嫩观察到,同一个男人在一群人中坦率直言、滔滔不绝,一回到家就变得安静和寡言,至少他们的妻子是如此抱怨的。坦嫩提到北美的人们所熟悉的刻板印象,丈夫在早餐时一言不发,埋头于读报;这显示的是男人对和妻子交谈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从中不会有任何收获。坦嫩总是调和这种差异,她仅仅是把它归之为夫妻对家庭里的谈话有不同看法。对于男人,对话性的交流是展示自我的论坛。他们把这种谈话当作竞争来看待,优胜劣败。而家庭是远离压力的避风港:“家庭的舒适意味着自由,在这里无须炫耀口才来证明自己、打动别人。”(1991:86)这当然是一种解释,可以用它来说明我们在交谈的劳动分工这一节里遇到的沉默寡言的丈夫。但我自己的观点远非这么宽容大度,我更赞成的是费什曼和德弗朗西斯科的观点,这见之于她们对自己研究的阐释(本章前面部分已有讨论)。

坦嫩解释了男女间形成鲜明对照的交谈风格,她认为,这种对话风格的差异导致了夫妻之间交流的困难,困难虽然谈不上严重,但发生频繁。很多夫妻因此而生气,坦嫩就对话交流引起的不满来解释这种情形。下面是她所列举的众多例子之一,一个女人对丈夫复述别人对她说的话,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话与她丈夫先前表达的看法非常相似,她认为这会让她丈夫感到高兴。实际上,她是赞同她丈夫的,她提供对他立场的支持来表示“赞同”。令她沮丧的是,丈夫却提出了对立的意见,反驳了那一看法。

即使她确信自己正在投之以桃,对方也没有报之以李。对约翰来说,更有趣的回应是提出不同观点,而不是仅仅赞同。但是,玛吉认为,丈夫的异议令人不快……对玛吉而言,意见不同就是意在言外,它威胁到彼此的亲密。而约翰却没有把不同意见看作威胁,恰恰相反,他认为,能够表达异议,这才是亲密的标志。(坦嫩,1991:168)

坦嫩告诉我们,这位丈夫觉得他是努力于相互支持的,但是他对支持的看法是“建立在意义相反的立场上,男人比女人更期待和理解这一立场”(1991:168)。

坦嫩谈社会性别差异的通俗著作记录了很多轶闻趣事,也带有很多推测。但对下面的研究就不能这样评价了,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其中拍摄了四个年龄组的一对对朋友,这些人的年龄不一,既有儿童、也有成人(坦嫩,1990,1991)。坦嫩观察了被调查者如何通过身体动作、包括眼神接触来密切合作的,还观察了话题的引入与展开。在每一年龄组的交谈中,一对对男性朋友和一对对女性朋友表现出显著差异。坦嫩发现,与自己同年龄的男孩相比较,二年级的女孩与二十几岁的女人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这里的一对对朋友都被安排在实验情境中,所以,情况颇有点不自然。在一间办公室里,受访者被置于摄像机前,按照要求彼此漫谈。女性朋友的身体彼此联系,频繁地互相对看。她们迅速找到交谈的话题,并使之得以持续。那些男性朋友,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男孩,彼此的身体和视线则很少接触,他们对涉猎广泛的话题只提供了一些短小的交谈片断。

下面是最小年龄组——六岁组孩子们的一些细节。女孩子们非常沉着。她们挨得很近地坐着,眼睛平稳地注视着彼此的面孔。两个男孩却不能保持安静,他们分开坐,躁动不安,眼光在房间里到处乱转,就是不看彼此。研究者要求两性的小朋友对子都谈谈“严重的情况”。男孩的反应是对着摄像机做鬼脸,淘气说粗话,彼此取笑,互相逗乐;尤其是东张西望找别的事情来做(而不是按照要求来谈话)。女孩们认真地开始完成任务,她们寻找话题,找出符合要求的事情来谈:谈谈情况严重的事情。

简:有次,我叔叔,他是,哦,他喜欢这个大牧场?在米尔华斯?公牛的角一下插进他的头里。

艾伦:那可真严重。

(坦嫩,1990:185)

当男孩们一心一意忙于“捣乱”时,女孩们就像你能想象的一样,她们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

根据这类男女对话风格的研究,女人总是聚焦于在谈话中表达和睦友好、亲密感情、让谈话起到互相支持的作用;大体来说,妇女的交流风格就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而另一方面,男人总是更关注谈话中的报告和提供信息的功能。但这样的二元对立是有问题的。努力在谈话中让人铭记你才华横溢,这同样是聚焦于人际关系,与让你的谈话伙伴了解你有爱心这种情形相比,二者并无不同。六岁大的女孩谈论“一些情况严重的事情”,她们所关注的显然是谈话的信息内容;实验者关心的也是这个,因此结果让她们感到满意。二元对立是容易记忆的方式,但这类二元对立会导致过度简单化。用二元对立来解决问题是很方便,但我们必须记住问题本身可能只是程度或焦点不同而已。当我们谈到某一对话片断的作用时,我们必须记住语言是多功能的。人们决不会在谈话中每次只做一件事,即使最爱炫耀自己的人也不会仅仅是炫耀,这人必会显示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