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美国大学生中“男人的死对头”
五个美国人,他们彼此是朋友,正在一起闲聊喝酒,同时看着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德博拉·卡麦伦考察了这些年轻人高度合作性的谈话,他们共同描绘出一幅遭他们蔑视的同学的画面。在这群纯属男生参与的背后议论里,一位受害者被称为“男人的死对头”(1997:53)。
在第5章中,我考虑过被归之于女人和男人的那种不同谈话风格。这些人所熟知的特征基于竞争与合作、提供信息与表示友好等区别,可是这些区别在此不能说明问题。这些年轻人相互合作,支持对方的观点。我简要摘录这类合作式的谈话如下:
爱德华:他是我的意思是他装得像个搞艺术的搞笑的同性恋
他就像(话语不清楚)他那么变态他的
嗓门那么尖细还戴细边眼镜
他坐在有史以来
最恶心的婊子旁边「而且
布莱恩: 他们全都对她虎视眈眈,
她也是,就像四个家伙一样「对她垂涎三尺
爱德华: 我知道,就像
四个同性恋者蠢蠢欲动
(卡麦伦,1997:56)
这段话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是频繁使用“就像”(‘like’)一词,如“你知道”(‘you know’)这种插入语也常在这场对话的其他段落出现。在美国英语中,“like”的作用是复杂多样的。有时候它表示模棱两可的话,但在这篇文章“like”的作用并非表示模棱两可,而是在促进大伙参与,达成共识。这类插入语标示出已经提供的信息,建立或预示共同的立足点。它们还有可能是大家在谈话中彼此呼应的标记。最常见的情况是,当别的谈话特征显示出来,如有人提高声调、大声喧哗、赌咒发誓等等,这些特征都标志着让人兴奋的话题;而这时也就常常出现“like”这样的插入语。
参与对话的年轻人都认为同性恋是异类,他们因这个共同看法联合起来。奇怪的是,被他们诋毁的人可能根本不是同性恋者。他们之所以受抨击,仅仅是他们的社会性别身份显得有点与众不同,不符合男性气质的标准。如果男人有一副尖细嗓音,衣冠不整,“对一个丑女人垂涎三尺”(表现出“性”趣),这些“污点”就意味着他们达不到男人标准;所以,他们就被说成同性恋。如此议论想象中的男同性恋同学时,这些年轻人其实是在表演自己异性恋的男性气质。这种展示显然是常有的事。抨击同性恋,可以使得所谓纯属男性的群体不会有“恐怖的同性恋的鬼魂”出没(卡梅伦,1997:51)。当有女人在场,当异性恋的男性气质可以从别的方式来展现时,就不需要这种表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