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社会性别身份建构

5 检验社会性别身份建构

如果不是前面所谈到的那样,产前护理又可能是怎样的呢?也许,想象另类选择并不容易;但通过考察我认为,这一点很清楚,产前护理建构了以特定方式涉足其中的人们。所以,另类选择也一定是存在的。马乔里·图提到“生育服务员”的说法,这里说的不是“助产士”,而是不同的措辞;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分娩妇女与其协助者的关系。我前面也评论过给孕妇的那种规范化的“恭喜”之词,它给妇女压力,迫使她们以特定方式来感受新生儿的降临。但喜悦是感受妊娠的惟一方式吗?随着未成年人怀孕数目的攀升,千篇一律的“恭喜”依然合适吗?事实上,可以有各种不同方式来谈论怀孕,在这些不同的言谈中,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是:你并不想怀孕。

在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考察的是工业社会围绕孕妇常识的社会建构。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越过日常经验表面的明显特征,不再把谈话模式、把人们被再现的方式看作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可以用这一方法培养对文本的“创造性怀疑”,用以深入考察有关社会性别身份的普遍观念(米尔斯,1995 a:21)。克雷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一套问题(1985:7),这类设问有助于我们克服把单个文本看作普遍特征的倾向,这些问题如下:

1.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话题被选择来书写?

2.作者如何就这个话题展开书写?

3.有关这一话题是否存在其他书写方式?

在尝试打破常识性认知的障碍时,值得努力的是寻找常识中的张力、矛盾及冲突。寻找各种话语与文类里的变化,这可能是有成效的;就像在某种程度上我所做的那样,我考察话语如何构造孕妇的说法。有关这一做法,也请参考本章中所做的小组讨论研究,从中可见讨论中普遍存在的冲突张力。

批判性话语分析常常在另一学科有其出发点。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即看当今的实践是如何产生的,这样的视角非常重要。本书最后几章将呈现具体的研究,并就值得仔细考察的论题、文本特征提出建议。在这些章节里,我所讨论的不是女人做什么以及男人做什么,而是作为男人和女人的人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一章和作为整体的第三部分,我都十分重视批判性话语分析,但我并非提倡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性别建构,也不想把这种单一的方法强加于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批判性话语分析本身都不是单一的分析方法。那些把自己的研究看作批判性话语分析的人,其实是希望把自己归之于现存的、在某种程度相当多样的研究整体里。在这类研究中,有些目标是大家一致认同的,那就是揭露权力关系,关注更广大的社会脉络。具体就社会性别研究来说,那就是避免把社会性别两极化,陷入“男人做这个,女人做那个”的二元对立。直到最近,把研究与批判性话语分析相结合的仅限于英国与澳大利亚。然而,其他地方的话语分析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在某些方面也有着共同的远大目标,这是不足为奇的。我在第4章中介绍过美国学者对“父亲最清楚”的动态过程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