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教育概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凡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都是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新人的伟大使命。我们要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规律,就必须首先了解家庭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它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较具有哪些独特的根本属性。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对家庭教育的界定有许多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与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既包括父母对子女、长者对幼者实施的教育,也包括子女对父母、幼者对长者的影响,甚至包括父母长者之间、未成年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虽然家庭教育是一个亲子互动的过程,是父母与子女相互影响的过程,但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子女走上社会、独立营生之前的这一段时期中。所以,我们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家庭教育,指的主要就是家长对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其中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是重点。本教材在狭义上使用家庭教育的概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及其他年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的性质
家庭教育的性质就是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教育的根本属性,主要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比较而得出。
1.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
私人教育与公共教育相对,是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标准划分所得。私人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血缘、收养或隶属关系,受教育者的发展由教育者个人意愿决定。从施教人员来看,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家长及长辈,他们无需获得上岗资格证书,孩子从孕育到呱呱坠地,父母的工作就已经开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属于私人关系的范畴。从管理体制来看,家庭是私人空间,社会和他人不能或不容易对家庭教育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更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渗透和引导来施加影响,使之适应社会需要。
强调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并不是说家庭教育孤立于社会之外,跟社会生活相隔绝。恰恰相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肯定要通过种种渠道渗透到家庭生活中来,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
2.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从教育活动实施的组织形态看,教育有两大类,一类是有严密组织的正规教育,一类是没有严密组织的非正规教育。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不是有组织、有领导、有严密计划的教育;家长一般未经过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也不是专职的教育者,只要生育了孩子,家长自然就成了教育者;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没有统一的要求。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只能进行指导而无权进行直接的干预;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实施。“特别对学前儿童而言,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和表率作用来实现的,即使父母本身并没有意识到,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影响是深刻的、广泛的、全方位的。”[7]
3.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与阶段性的学校教育有所不同。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连续实施多年,但学校教育仍是个体整个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短暂的教育阶段。即使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人们所谓“终身教育”也是阶段性地陆续进行学习。家庭教育则大不相同,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可以说人们在一生中始终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在我国,即使子女已经成家立业,父母仍对孩子进行着教育。父母亲临终留下的遗嘱,也是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人一生的发展中都会打上深深的烙印,而且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从不知不识的婴儿,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取得社会生活和正式社会成员的资格,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新生儿呱呱坠地时,只是一个具有生物特性的生命个体,对自己降临的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若要生存下去,并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进而实现人的价值,就必须完成社会化。家庭是儿童的诞生地,是实现其社会化的摇篮,学前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就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向长者尤其是父母的模仿和学习,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生存技能,获得了对社会的最初认识,逐步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所以说,家庭教育为儿童的社会化奠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社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家庭对人社会化的影响也是持续终生的。
2.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不仅仅起到配角作用,还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都来自家庭,首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为学校提供优质的生源,为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3.家庭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教育,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的高低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儒家经典《大学》就提出了“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明确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这种思想影响深远,并由此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教育的悠久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说,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在两千年间大体维护统一的广大疆域的国家,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延续数千年不断的文化,以儒家思想、宗法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没。现代社会各国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作用,联合国于1994年推行“国际家庭年”,强调家庭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要发挥提供资源和承担责任的特殊功能,强调家庭对于养育、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作用。国际家庭年的指导思想和活动主题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家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并把家庭文明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础,重视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