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形式

二、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形式

(一)请进来,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教师要积极吸收热心学前教育或学有专长的家长和社区人士来园发挥其特长、优势,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传授专门知识技能。例如,有的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共建课程,开展了社区工作日的活动,鼓励社区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做一天义工,来幼儿园与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游戏。社区卫生站的牙医来了,给孩子们讲解保护牙齿的知识;社区民警来了,给孩子们介绍警察的工作、说说交通规则,玩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游戏,教孩子们如何做一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格公民;社区里的老红军也来了,给孩子们生动地讲述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孩子们也许并不能想象当时战争的场面,但是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对英雄的崇拜溢于言表;还有一年级小学生来给弟弟妹妹们说说上小学的感受。孩子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研究报告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现状研究

[案例]

择月里社区志愿者进幼儿园

2017-11-24 14:34

11月24日上午,在择月里居委会齐云雪主任的带领下,社区志愿者们一起来到了我园大一班进行了家长助教活动。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制作手工皂”的活动,他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模具和包装盒。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愉快,同时,制作的手工皂可以用于幼儿在家洗手使用,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这次社区志愿者进幼儿园的家长助教活动,密切了社区与幼儿园的联系,为幼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幼儿园能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图7-1 社区志愿者教幼儿学做手工皂

(二)走出去,充分利用社区物力资源开辟儿童活动的新天地

幼儿园周围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绿化设施以及各种社会服务机构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资源。教师要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知识是通过幼儿与社会情景的互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因此,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教育效果远比“课堂中学习”来得好。如幼儿园可以根据时令节气开展外出活动,春天可以带领幼儿踏青,夏天可以野餐,秋天可以到麦田里体验秋收。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幼儿园赢得“家长许可”的做法,每次外出请家长签字,或者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外出活动,这样幼儿园可以大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会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视频
参观小学、参观社区活动

1.参观活动

参观指的是实地观看,在参观活动中,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了解事物,幼儿的参与情况以外围的观察为主。参观活动是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基本形式。当幼儿的探索问题超过教师所提供的环境时,幼儿园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去社区参观,这样一方面幼儿通过实地的参观,与专业人员的交流、互动,更加见多识广;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和激发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去探索、去发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大社会。

[案例]

小班:参观标本馆

活动时间:11月14日

活动缘由:班里的一个幼儿的爸爸在标本馆工作,有一天他从家里带来了一个爸爸送给他的蝴蝶标本,班里的很多幼儿对此都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了解标本,班里便组织了参观标本馆。

活动过程:早上孩子们很早便都来到了幼儿园,前一天在老师的安排下,孩子们都带了水、相机等。亲子坐车前往附近的标本馆参观。一路上孩子们都在讨论,期待着看到标本馆里的动植物。到达标本馆后,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到了大厅里,标本馆管理人员向家长和幼儿介绍了标本馆的大体情况:标本馆分为鸟兽类动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在标本馆管理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班里的孩子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大胆提问,说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还有几个孩子带着相机或者手机拍照片。当看到一些平常见不到的鸟兽时,孩子们就会激动地大叫,围在一起谈论,有的说它长得像什么,有的说在电视上看见过,等等。

活动效果:通过参观标本馆,孩子们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标本,增长了见识,感知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加深了对大自然中动物的喜爱。

图7-2 观看昆虫标本

图7-3 观看植物标本

2.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是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主要形式。有些社区资源能让幼儿用眼睛看到,但他们只起到“见习”的作用,还有些社区资源能让幼儿亲自体验,让幼儿参与进去,就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放开幼儿的手脚,让幼儿大胆地去体验、去尝试。体验又叫体会,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体验活动中,鼓励幼儿亲自去感受事物。

[案例]

中班:逛菜场

活动时间:10月16日

活动缘由:在主题活动“秋天的蔬菜”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蔬菜的种类,感受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班组织幼儿到附近菜场体验生活。

活动过程:幼儿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逛菜场。首先引导幼儿认识蔬菜摊、海鲜摊、肉铺、杂货铺等不同摊位以及他们所卖的食品,以增强幼儿对菜场整体的认知。接着,为了扩大幼儿对蔬菜的认识,老师介绍了一些蔬菜:花菜、土豆、番茄、藕、菠菜、包心菜、空心菜、蒜、韭菜、香菜、莴苣、甘蓝菜、葱……在老师的介绍下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蔬菜。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爱吃的菜。有的小朋友说:“我最爱吃青菜,我奶奶有一次说吃青菜可以让我更聪明,长得更高。”还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吃花菜,我妈妈炒得特别好吃,比幼儿园的还好吃。”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喜欢吃藕,它一个一个小洞很好看。”老师做了总结:每种蔬菜对我们身体都是有好处的,他们的作用、营养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小朋友不能挑食,每种蔬菜都要吃,这样你们才能快快长大,才会变得更聪明。最后,老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钱,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买菜。孩子们拿着这些钱,有模有样地买了自己喜欢的菜。回园途中,孩子们拎着自己买的菜可神气了!

活动效果:这次活动给了孩子很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菜场有了更多感性的经验,同时轻松愉快地学习了买卖活动的经验,有了礼貌交往的尝试,促进了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图7-4 询问菜的价钱

图7-5 看各种各样的鱼

3.分享活动

分享活动是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常用形式。走出园门,把幼儿带进社会的大课堂中去接受教育,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大社会这本活教材,学会关爱,学会分享,学习和朋友交往,同家长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品质。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也指让别人也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同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这种共享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分享活动是幼儿参与其中的,并且是幼儿参与度很高的活动。

[案例]

大班:敬老院看望老人

活动时间:12月28日

活动缘由: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为了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的品德,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去敬老院,看望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

活动过程:在活动前,老师和孩子们精心地为老人们准备了丰富的礼物,有好吃的水果、适合老人吃的点心。在高园长的带领下,大班的孩子来到了敬老院与老人进行互动。孩子们一来到敬老院,就受到了爷爷奶奶们的欢迎。孩子们先给老人做自我介绍,接着为老人表演节目,有歌曲,有舞蹈,有讲故事,还有讲笑话等,逗得爷爷奶奶一直在笑,笑声传遍了整个敬老院。接着孩子们为爷爷奶奶送上自己亲手做的手工和温暖的祝福,有的孩子还贴心地为爷爷奶奶捶背,和爷爷奶奶聊天,爷爷奶奶们看着眼前的孩子,一脸慈祥,露出了幸福的表情。

回幼儿园的路上,孩子们还沉浸在和爷爷奶奶的相处中,有的小朋友说:“我好久没见到奶奶了,她回家了,我很想她,放假我要去奶奶家。”有的小朋友说:“有个爷爷和我爷爷长得一样,都是没有头发的。”还有的小朋友说:“我给一个奶奶捶背时,奶奶很开心,等我回家了,我要给我的奶奶捶背。”

活动效果:组织幼儿去福利院、敬老院,这不仅培养了幼儿对他人和社会的亲近,而且也学习了人际交往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律、理解、尊重和平等待人的精神,培养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的形成。

图7-6 给爷爷奶奶捶背

图7-7 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