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和利用环境
亲子游戏需要在一定的时空中展开,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才敢放心大胆、无忧无虑地玩,也只有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孩子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充实游戏内容。住房宽敞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专门的“游戏室”,为孩子设立不同的游戏区,并投放合适的玩具,比如,在建构区摆放积木,形状各异的几何体能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住房条件受限的家庭可以腾出一个角落,用布隔开或用废旧材料为孩子布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以方便亲子游戏的开展。同时,家长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阳光、山川、树林等自然资源也应成为亲子游戏的重要资源,家长利用周末或假期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尽情游戏,既开阔孩子的视野,又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亲子共同制作玩具
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家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亲子游戏的玩具,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和玩法。自制玩具,是一个动脑、动手,调动孩子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了解“玩具”,同时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家长平时留心收集日常生活的废旧物品,将其消毒并简单分类,带领孩子从材料自身的特点出发,考虑自制玩具的可能性,它的外形像什么?怎样巧妙利用?内部是否有容积?怎样利用?其横截面、纵截面的形状和内层结构是否可以利用?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叠加或组合后是否可以利用?用废旧纸盒制作电话、棋盘,用易拉罐制作小车,空塑料瓶做保龄球……在制作过程中,尽量保持自然素材原有的特色,注意制作后的玩具美观安全,并保持材料原有的生命力。亲子一起制作玩具的过程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运动能力,养成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习惯。除此之外,成品玩具的选择更应该重视玩具的功能,考虑玩具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否结实耐用,不要选择外表华丽、价钱昂贵但无实用价值的玩具。
(三)积累游戏经验
亲子游戏的开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家长要善于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创新游戏。总是玩“藏猫猫”“丢手绢”这样的游戏,孩子也会慢慢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幼儿家长应该通过书刊或者网络等途径多学习和积累有关亲子游戏的知识与经验”,[3]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亲子游戏。比如,和小班的孩子,用水果外面的网兜,里面塞入报纸,做成“纸球”,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训练孩子灵活躲闪的能力;和中班的孩子,用贝壳作为材料,玩“抓石子”等游戏,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大班的孩子,各种智力游戏、娱乐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等都可以开展,和孩子一起下棋,一起建构,一起故事表演,一起角色互动……家长要作为一个真正的游戏者,与孩子共游戏,与孩子的生活世界相交融,悬置成人的观点和视角,倾听和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和游戏情境,选择和切换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在孩子无所事事时,家长去做一个游戏的发起者,与幼儿共同协商一个可行的游戏想法;在孩子游戏行为简单、重复、混乱时,家长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丰富游戏的情节,保证幼儿游戏体验的完整性;当孩子独自游戏,全神贯注地尝试自己面对挑战时,家长静静地做一个观察者、隐匿者,避免打破幼儿游戏的完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