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智力发展略显落后[25]
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指导下由程跃博士于1989年9月至1990年4月进行的“智力表型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一方面是因为单亲子女处在亲情关怀相对较差的环境中,家庭环境较差,亲情缺失,因此,无论对儿童的智力还是行为发展都极其有害,导致儿童智力发展缓慢,行为协调性差,成为“早期失败儿”。另一方面是因为父母角色残缺,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各具特色,父母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是难以互相替代的。女性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较差,男性恰好相反。在对子女智力发展的影响中,家长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染上各自性别特征的色彩。完整家庭的家长会在互补中不断完善孩子的智力,而单亲家庭中的父母角色缺失对子女智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二)情绪情感表现消极
有调查表明,离婚头六个月,子女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具体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26]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对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陪伴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容易悲伤,情绪持续低沉,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也很害怕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撒娇。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出现一些极端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这些消极的情绪情感和单亲家长自身的情绪不良、教养方式不当以及社会舆论压力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社会交往倾向退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明显地会有人际关系上和心理调适上的各种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以及家庭氛围的沉闷,他们还容易对他人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对所有事情都表现出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有的孩子还会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水平、互助水平都较低。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议论、别人的眼神等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不主动与人交往,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不愿意表现自己,在社交场合有强烈的恐惧感。
(四)个性发展不够健全
相对于完整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孤僻、怯懦、抑郁、多疑、粗暴等性格特点。单亲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易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如果长期生活在紧张、不安的情绪中,易形成焦虑、神经质等人格倾向。单亲家庭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过于严厉,孩子会自卑、孤独、抑郁、怯懦、冷酷;过于溺爱,孩子会过于自我、自私、任性、胆小怕事等。如果再加上周围人的歧视,他们会更敏感多疑,产生冷漠、敌对、自卑等性格。[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