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三、独生子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儿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万源之本”,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也是主导教育。它给孩子深入骨髓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所以,全家人都要重视家庭教育。作为家长,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对孩子有示范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儿童不是光耀门庭的工具,不是成人未完成心愿的延续者,更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儿童是人,具有人的尊严和其他一切基本的人权,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更在于儿童的欢乐和幸福,他们有权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于变“父母本位”为“儿童本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考虑其兴趣、爱好、智力等因素,确立孩子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均衡教育内容,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并非主要取决于智力因素,而在于兴趣、意志、自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家长应重视以下几点:(1)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在言谈举止、行为准则、待人处世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通过自己的品德修养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2)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家长应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体质,还能培养孩子吃苦、勇敢、冷静的意志品质。(3)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家长不要过度照顾和保护孩子,应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孩子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4)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童年生活和情感体验,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因势利导,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5)锤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独生子女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长大后,必定要自己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因此,应该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儿苦和累,受点儿挫折,让孩子敢于直面挫折、应对挫折,从而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调整教育方式,塑儿童积极言行举止

科学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简要归纳为“一保护、二激励、三为主、四避免、五培养”。“一保护”即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特个性。“二激励”指要激发孩子“我要读书”、学海探幽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全面发展的内燃动力。“三为主”具体而言就是平时教育孩子要以养成教育、正面引导为主;以言传身教、情感投入为主;以顺其自然、略加疏导为主。“四避免”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切实避免以下四种不良现象发生:一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二是突然发难,武力惩罚;三是父母态度不一,皮鞭加蜜糖;四是溺爱过分,娇纵无度。“五培养”是指家长应在培养孩子的五种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培养孩子会学习、好动脑、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培养孩子会做人、会处世、立足社会的能力;三是培养孩子会生存、会发展、奉献社会的能力;四是培养孩子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能力;五是培养孩子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能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