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教

二、胎教

(一)胎教的含义

胎儿心理卫生是通过胎教实现的,胎教简而言之就是与胎儿交流。一般说来,父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而且营养充足,所生出的婴儿身体较健康,智力较高。胎教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

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教的论述,南宋医学家陈自明在其著作《妇人大全良方》中设立“胎教门”一篇,十分详细地论述了有关胎教的理论和实践。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了胎儿在子宫内是有感觉、有意识、能活动的主动发展的个体,能对外界的触摸、声音、光照等刺激发生反应。从现代科学观点看,所谓胎教就是在妊娠期间,孕妇要调节身体的内外环境,努力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以便使胎儿在良好的胎内环境中受到感应,激发胎儿大脑神经细胞增殖,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

孕妇在怀孕期间的一切心理、生理状态对胎儿将来的身体、心智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孕妇要注意自己的感情,所想的、说的、感觉的和希望的都会对腹中的胎儿有影响。6个月的胎儿就有一种“感情雷达”,使自己能感觉到母亲的情绪并做出反应。对腹中的胎儿,要经常抚摸他,感觉到胎动时就用手摸他,同他聊天、唱歌、说话,很快胎儿就安静了。在妊娠期间,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有规律地对胎儿的听觉和触觉实施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可促进胎儿大脑皮质得到良好的发育,不断开发潜在能力。

所以,广义的胎教是指孕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保持良好的心理卫生、避免病毒细菌感染、谨避寒暑、节制性欲、审施药治、适度劳逸,以及避免接触放射线、有毒化学物质、噪音等;狭义的胎教指孕妇加强精神品德修养和感化,使之“外象而内感”,借以促进胎儿智力的发育。[7]

(二)胎教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胎教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通过胎教培养神童,胎教的实质是在产前对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一种来自环境的干预,目的是最终促进胎儿网络的丰富化。[8]胎教要适时适度,不要急于求成,孕妇要观察了解胎儿的活动规律,一般选择胎儿觉醒时进行胎教,且每次不超过10分钟。每天要有规律地进行胎教,好让胎儿适应,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当然如果孕妇身体不适或者情绪不佳时,就不要强求,可以等到状态好的时候再进行。

2.自觉性原则

在正确认识胎教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全家人主动学习和运用胎教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胎教。胎教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胎教必须尽早地及时地进行,否则错过了胎教的最佳时机,再采取措施就难以弥补。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与胎儿共同体验、互动交流,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胎儿和准妈妈的身心健康。

3.参与性原则

胎教不是孕妇一个人的事情,家人也要参与进来,家人的体贴、关怀会使孕妇的心情愉快,尤其是准爸爸的参与,比如,每天和肚子里的胎儿说说话、讲讲故事,可以密切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从而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三)胎教的方法

1.营养胎教

营养胎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妊娠早、中、晚三期胎儿发育的特点,合理指导孕妇摄取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纤维素等多种营养,以食补食疗促进孕妇自身健康及满足胎儿生长发育之需;二是通过调整孕妇的饮食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胎儿,形成良好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以减少出生后的喂养困难。孕期营养分为普通食物摄取和健康保健支持两大部分。普通食物以家常饮食为主打,如鸡、鱼、虾、蛋、豆类等,突出高蛋白,增强饮食卫生和起居卫生,保证饮食的规律和新鲜;健康保健支持则以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孕期专用保健品为主,如钙、锌、铁、叶酸、牛磺酸等。同时孕妇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三餐定时、定量、定点),营养要均衡而多变(每天可吃2~5种不同的食物),注意铁质的摄入(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蛋类、瘦肉、豆制品、动物肝脏等,多吃西红柿、绿色蔬菜、红枣、柑橘等富有铁质的果蔬等),建立智力食谱概念(比如,核桃、苹果、葡萄、草莓、果仁、鹌鹑等益智食物),以未加工食物为主(尽量多吃原始食物,如五谷、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等),革新烹调方式(以煮、蒸、焖、轻炒等方式为主,少用煎、炸等,少用调味料)。

2.环境胎教

良好的环境不仅使孕妇心情舒畅,身心放松,而且能促进胎儿的成长发育。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美化室内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整洁雅致。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小宝宝的图片,活泼可爱的形象会让孕妇产生美好遐想,心情愉悦;可以悬挂美丽的油画和隽永的书法作品,会让孕妇视野开阔,积极向上;还可以自己种些绿植,插些鲜花,喂养小金鱼,这些都可以陶冶孕妇的情操。享受室外美丽风光:大自然是最好的胎教环境,享受日光浴、空气浴的同时,感受室外清新的空气,桃红柳绿,虫鸣鸟叫,孕妇自然心情舒畅,调节情趣,体内各系统处于最佳状态,胎儿也处于最优成长环境中。

3.情绪胎教

情绪胎教是通过对孕妇的情绪进行调节,忘却烦恼和忧虑,创造清新的氛围及和谐的心境,通过孕妇的神经递质作用,促使胎儿的大脑得以良好的发育。人的情绪与内分泌有关,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能保持快乐的心情,宝宝出生后一般也性格平和,情绪稳定,不经常哭闹,容易建立睡眠、排泄、进食等方面良好的生物节律。反之,当孕妇生气、焦虑、紧张不安或忧郁悲伤时,会使血液中的内分泌激素浓度升高,胎儿会立即感受到,表现不安和胎动增加。如果长时间存在不良刺激,胎儿出生后患多动症的机率增加,有的还可能发生畸形。所以,怀孕期间,孕妇应胸怀宽广,乐观愉快,避免烦恼、惊恐和忧虑。孕妇用舒适的姿态让身体放松下来,自由深呼吸,慢慢呼气,把紧张、不安、压力统统释放掉,然后想象令人安宁和愉悦的场景,比如描绘宝宝的长相和未来发展的蓝图,配合环境胎教和音乐胎教,让人充满朝气和活力。在此过程中,准爸爸也要担起责任,了解怀孕使妻子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加倍爱抚、安慰、体贴妻子,做她有力的心理支柱,创设美好的生活环境,尽可能使妻子快乐,生活舒适,谈吐幽默诙谐,双双憧憬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做父亲给自己孩子的美好礼物。

4.运动胎教

运动胎教是孕妇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以促进胎儿大脑和肌肉的发展,有助于正常妊娠和顺利分娩,也有助于胎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运动胎教主要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踝关节运动、孕妇足尖运动、盘腿坐、腹式呼吸等。注意,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运动,运动量要适当,过多或不足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消极影响。户外散步是孕妇最适宜的运动,它不受条件限制,可以自由进行。散步时,边呼吸新鲜空气,边欣赏大自然美景,可以提高心肺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腿肌、腹壁肌、心肌都得到一定的锻炼,也不会给膝盖和脚踝带来伤害。散步过后,会产生轻微适度的疲倦,能稳定情绪,有助于增进食欲和睡眠,还可以变换心情,消除烦躁和郁闷。散步时最好能有丈夫陪伴,增加夫妻间的交流,也培养丈夫对胎儿的感情,对于胎儿的成长极为有利。

5.音乐胎教

音乐胎教是各种胎教方法中常用的方法,通过音乐声波的和谐振动,培养胎儿敏感的听音能力,并使胎儿形成“外界环境是美的”感觉。音乐是孕妇与胎儿建立感情联系的纽带。温柔、动听、悦耳的轻音乐,能使母亲得到美的享受,给胎儿以安宁感,可使胎儿心律平稳。神经生理学者认为,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能调节孕妇血流量,使神经细胞兴奋,从而改善胎盘供血状况,促进胎儿发育。音乐的节律性振动对胎儿的脑发育也是一种良好的刺激。但节奏不可太强烈,声音不可过大,也不可将麦克风紧贴肚皮。专家指出,让胎儿听音频4000~5000赫兹的胎教音乐,音乐就变成了噪音刺激,甚至会导致新生儿耳聋。建议多播放轻柔、悦耳的小夜曲、摇篮曲、圆舞曲等中外古典乐曲,都会使胎儿心境平和,精神愉快。孕妇也可以经常自己唱温柔快乐的歌给胎儿听,这也是母子情感的沟通。

6.语言胎教

语言胎教就是家人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有目的地与胎儿讲话,给胎儿的大脑皮质输入最初的语言印记,促进胎儿听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育。语言胎教包括给胎儿讲故事、念童谣、和胎儿聊天、呼唤宝宝的名字、自言自语地给胎儿上课等。胎儿不断接受语言波的信息,使其在空白的大脑上增加“音符”。优美的语言像花朵一样美丽,它不但可以刺激胎儿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使孕妇调节自身,进入愉快和宁静的状态。语言讲解要形象化、情感化,创造出“语境”和“意境”,传达爱意。胎儿尤其对较低频率的父亲的声音更敏感,所以,父亲更要增加与胎儿的言语交流,促进胎儿心智的成长。

7.抚摸胎教

胎儿天生是需要爱抚的,父母用手轻轻抚摸胎儿或轻轻拍打胎儿,胎儿受到传递亲情的双手轻轻的抚摸之后,会引起一定的条件反射,从而激发胎儿活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触觉刺激,通过反射性躯体蠕动,以促进大脑功能的协调发育,也为出生后的协调动作和运动打好基础。经过抚摸训练出生的婴儿,肌肉活动力较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较灵敏,在生后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动作的发展上都能提早些。如果抚摸胎教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效果更佳。在抚摸时应注意胎儿的反应,可诱发胎儿“胎动应答”,但若胎儿用力踢腿,应停止抚摸,宫缩出现过早的孕妇不宜使用抚摸胎教法。

8.光照胎教

光照胎教是指通过光源对胎儿进行刺激,以训练胎儿视觉功能的胎教法。这是一种简单的办法,只需一个手电筒就能完成,同时非常有效。妊娠28周后,当胎儿醒着的时候(有胎动的时候),孕妇可以用手电筒贴着腹壁进行一明一暗的照射,每次2~5分钟,因为胎儿对光线的刺激比较敏感,可以训练胎儿的昼夜节律,夜间睡眠,白天觉醒,促进胎儿视觉功能、运动能力及大脑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