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2025年09月10日
第三节 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案例]
可可自母亲去世后,从小由姑妈带大,姑妈是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虽然没有父母的疼爱,姑妈却很宠爱他,这种宠爱养成了他自由散漫的性格,从小行为习惯就极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和阅读的习惯可以说几乎没有。上了小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作业不是少做就是不做,受到批评、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可可也有他的优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打扫卫生。
随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革,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谋生,农村壮年人口大量减少,而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又都把孩子留在了农村,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成为一个关系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留守学前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0—6岁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