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的实景解读

四、亲子游戏的实景解读

场景一:挫冰进行曲,快乐无止境

时间:6月20日 晚上7∶30~8∶30

地点:书房

人物:华华(小班,女)、妈妈

过程:

妈妈在上网,华华从楼下跑上来,看到妈妈在听音乐。

华华:“妈妈,幼儿园里做操的歌我们家有没有啊?我要听!”

妈妈:“妈妈不知道是谁唱的呀,这样吧,我问问这位阿姨啊!”

妈妈对笔者说:“华华在小班做早操的音乐是‘红豆、大红豆,芋头’什么的。华华特别喜欢,一直说要我给她在网上找这首歌,可是我又不知道那歌叫什么名字,所以一直找不到。”笔者听她念了几句,原来是阿雅的《挫冰进行曲》。于是笔者帮华华妈妈在百度上搜到了这首歌,妈妈开心极了!

妈妈:“华华,快点过来,洁阿姨帮你找到你喜欢的歌啦!过来听听是不是这首?”妈妈开始放歌。

华华跑过来,听了一下歌的前奏:“耶!妈妈,就是这首歌!”说着开始做起操来了。

妈妈:“华华,你到前面的空地上来跳操吧!”

华华:“好的!”华华在书房前面的空地上跳起操来,天真质朴的动作把我们都逗笑了。只见她挥舞着双手做切芋头的动作……可是做到一半她忽然停了下来,“妈妈,我忘记怎么做了!”

妈妈:“那妈妈跟你一起做吧,你再仔细想想!”妈妈走到华华的身边,跟着音乐跳起来,华华见妈妈跟自己一起跳,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特别开心。两个人都不会的地方,妈妈就根据歌词自己编几个动作,华华就模仿起妈妈的动作来。

华华:“妈妈,不对!我想起来了,这里的动作是这个样子的。”说着就把想起的动作做给妈妈看。

妈妈:“嗯,还是华华最棒!这个动作真好看,你教教我好吗?”

华华:“好的!妈妈你这样做……”华华像小老师一样手把手地教妈妈,妈妈则对华华做的动作加以指导,让她做得更好。

妈妈:“华华,我们从头开始放音乐,把操连起来做一遍好吗?”

华华开心地说:“好。”音乐起,妈妈和华华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

图5-1 华华教妈妈做早操

评析:

本次亲子游戏属于音乐游戏,游戏的发起者是成人。妈妈对华华回家说的话很重视,并且一旦有机会就想帮女儿实现,可见妈妈非常用心,平时是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妈妈在游戏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1.妈妈注意倾听孩子的需求。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因为妈妈知道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2.妈妈主动参与游戏,讲究指导策略。在孩子想不起来怎么做早操动作的时候,妈妈的指导策略相当好,和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最后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孩子自己想出了原来的动作。可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管在孩子的游戏中还是在孩子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妈妈的指导策略还注意了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让孩子教自己做早操动作,妈妈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增强了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孩子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妈妈注重了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妈妈给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和孩子玩在一起,亲切自然。亲子游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孩子学到什么,而是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丰富的情感体验,笔者觉得妈妈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

场景二:有趣的国际象棋

时间:7月8日 晚上7∶00~8∶00

地点:客厅

人物:阳阳(中班,男)、妈妈

过程:

阳阳周末会去少年宫上国际象棋和画画兴趣班。一段时间下来,阳阳的学习效果显著,经常晚上回来缠着妈妈和他下几盘棋。

阳阳:“妈妈,我想下国际象棋,我找不到我的棋盘了!”

妈妈:“好,我拿给你!”妈妈拿来一个棋盘。

阳阳:“不是这个,是另外一个!爸爸给我做的那个!”

妈妈:“哦,知道了!”妈妈又从房间里拿出另外一个棋盘:这是一个用硬纸板做的棋盘,爸爸很聪明,把棋盘做得很精致,一格一格的,黑格子用记号笔涂满,涂得很均匀。

阳阳:“妈妈,我们来下一盘吧!你拿黑棋,我拿白棋,我们这次就用兵走!”说着拿了8个黑棋、8个白棋分别摆好,“妈妈你先走!”

妈妈:“哦,呵呵!阳阳今天看到老师来了,懂事了!”

妈妈转向笔者说:“他平时下棋的时候都是自己抢着先走的,今天看到你来了,知道谦让了,真是太难得了!”

阳阳:“妈妈,你走呀!你走第一步的时候,可以先走两格,以后就只能一格一格走了。”

妈妈:“嗯,我先走!”妈妈把她中间的一个兵先向外移出了两步。

阳阳:“我也要走啦!”阳阳也从他的8个兵中挑了一个往前走了一步。

妈妈:“哈哈,你小心哦!我要靠近你的兵啦!”妈妈又挑了一个兵往前走了一格。

阳阳:“妈妈你才要小心一点呢!我的兵要靠近你的那个兵啦!”阳阳把刚才走出来的那个兵又往前移了一格。

妈妈:“我才不怕呢!”说着把第一个兵往前移了一格。

阳阳:“吃!”阳阳把他的兵直进一格,旁边刚好是妈妈的兵,阳阳赢了一个棋子。

妈妈:“哎呀!我太不小心了!怎么没注意到要被你吃了呢?”

阳阳:“哈哈!妈妈,没关系的,下一次我让你,我在少年宫学的,你没有学嘛!”

妈妈:“嗯,阳阳还真是懂事了!懂得谦让了!”

阳阳和妈妈继续下棋,下了一盘,最后还是妈妈输了。妈妈摸着阳阳的头,夸阳阳在兴趣班学得真棒。

阳阳:“妈妈,老师还教了一个新的走法呢!”说着拿起象棋跟妈妈解释刚学的新走法……游戏一直持续了一刻钟。

图5-2 阳阳和妈妈下象棋

评析:

本次亲子游戏属于智力游戏,笔者觉得游戏材料的使用是本次游戏的亮点。阳阳的棋盘是爸爸亲手制作的,因为原来买的棋盘不够大,阳阳在下棋的时候总觉得地方太小,稍微不注意就会碰到其他棋子,所以爸爸给阳阳做了一个新的棋盘解决了这个问题。妈妈在游戏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妈妈就阳阳在游戏中谦让这一品质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强化了阳阳谦让的概念。表扬的效果在后面的游戏中也体现出来了,如阳阳说:“妈妈,没关系的,下一次我让你!”

2.本次游戏中笔者觉得阳阳的表现是亮点,如他向妈妈介绍游戏规则;提醒妈妈小心下棋,不要输掉了;跟妈妈解释新学的象棋走法等。笔者觉得阳阳之所以会有这些表现原因有两点:一是妈妈在游戏中引导得比较好,对孩子说出的话都能用很好的话语来回应;二是中班幼儿有想说的愿望,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在学习中,幼儿都有强烈的表现欲,让别人来了解自己,可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发展都向前迈了一大步。

可以深入的地方:亲子游戏除了让幼儿动起来之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在游戏中得到锻炼,特别是益智类的亲子游戏,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非常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进步。笔者觉得妈妈可以就这个游戏跟孩子说说国际象棋的历史,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场景三:小牙医

时间:10月2日 晚上7点~8点

地点:家庭游戏房

人物:笑笑(大班,男)、妈妈

过程:

家里专门的游戏房中,笑笑在用小积木进行建构游戏,他一边搭一边不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笑笑:“这个是椅子,这里要放一个灯,要不然看不清。桌子上要有病历本和笔。”

妈妈:“这个要做什么呢?”

笑笑:“就是看病,医生坐在里面,病人在椅子上躺下。我现在是牙医哦。”

妈妈:“那牙医你可以看看我的牙齿有什么问题吗?”

笑笑做出打开灯,拿起器材的样子:“躺好了,张开嘴哦!你的牙齿坏了,不能吃糖咯!”

妈妈:“好的,那我就先回家了。”

笑笑:“等等,你没有拿药呢,牙疼是要吃药的。”

妈妈:“那我要去哪里拿药呢?”

笑笑:“一楼就可以拿药了,你走吧。”

妈妈:“好的,不过医生你没告诉我要拿什么药呀。”

笑笑:“哦,那你再回来一下,我再看看你的牙齿,应该是吃一些治牙疼的药就好了,一定不要吃糖哦,不然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爸爸妈妈也会不高兴的。”

妈妈:“好的。谢谢你。”

笑笑:“不客气。那么你觉得我这个医生看得怎么样?”

妈妈:“嗯,很好啊,医生再见。”

咚咚咚,妈妈模拟有人敲门的样子。

笑笑:“请进!”

笑笑:“你怎么又来了,牙疼了吗?是不是又偷偷吃糖了”

妈妈:“嗯。”

笑笑:“叫你不听医生的话哦,妈妈有没有骂你啊?”

妈妈:“我保证下次不吃了,说到做到。”

笑笑:“过来吧,躺在椅子上。”

妈妈:“好的。”

笑笑:“张开嘴,啊——你的牙齿坏掉了,要拔牙了!”

妈妈:“会疼吗?”

笑笑:“可能吧,鳄鱼也会疼的,你等下不要咬我哦。”

妈妈:“好的,我会注意的。”

笑笑拿起工具假装对妈妈的嘴动了几下:“好了,你的牙拔好了,疼吗?”

妈妈:“挺疼的,我下次再也不想来了。”

笑笑:“拔牙肯定会疼的,不过你下次不要再吃糖了,我也不想帮你拔牙了。”

妈妈:“好的医生,你也不要多吃糖哦,拔牙真的很疼的。”

笑笑:“我是牙医,肯定不会多吃糖的。医生才不会生病呢!”

图5-3 笑笑当牙医

评析:

这是一次以建构游戏为基础,以角色游戏为主体的家庭亲子游戏。在这次游戏当中,笑笑主动开展游戏,妈妈以病人的身份主动参与游戏。角色游戏一般是生活经验的反馈,在这次游戏中妈妈的引导策略很有借鉴意义:

1.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游戏。在孩子独自游戏时,家长以游戏中的身份参与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游戏体验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妈妈以病人的身份请小牙医看牙,利用各种形式,如提问、建议等让孩子愿意与自己交流,配合孩子的要求,适当进行引导。

2.在游戏中,家长善于用角色的身份引导游戏的开展。在游戏时,医生忘记给病人开药单,家长对医生进行询问,有助于增加孩子的经验,使游戏更加完整。家长与孩子多进行语言交流可以让孩子在直接的语言环境中学会用语言交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家长积极引导孩子体验不同角色所履行的职责,增强游戏体验。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让孩子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家长适时的介入、提醒和引导让孩子体验了看病流程的同时,还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以后的活动中,家长还可以通过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丰富孩子经验,让角色游戏开展得更有效。

4.家长善于挖掘游戏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片段,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通过牙疼请医生拔牙,强调拔牙的疼痛,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拔牙的体验,从病人的角度提醒医生不要多吃糖,这样的方式比家长在生活中反复强调要更有效,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5.家长拓展孩子多种经验,将生活经验、绘本阅读经验和游戏经验相链接。多吃糖会牙疼,牙疼了要看牙医,严重的时候还要拔牙,以及牙医看牙的流程等都是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家长灵活运用之前与孩子共同阅读过的绘本故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来丰富游戏中的对话,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引发孩子的联想,提高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例如,游戏中的对话“我再也不想拔牙了”和“我也不想帮你拔牙了”。家长可以通过增加绘本阅读量,灵活运用曾经看过的故事情节加入游戏等方式,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提高游戏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