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层次和形式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层次和形式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层次

鉴于家长的认识水平、能力、需要等的差异,在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程度和主动性上都会有不同的层次。

那么,多大程度的参与才会取得成效呢?参与程度随着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富有成效的合作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每个人都要参与一两个层面,也有一部分人能参与所有层面。

(1)最低层面。幼儿园寻求父母以及社区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支持,呼吁大家宣传幼儿园的活动,幼儿教师希望家长及社区成员能够响应号召并行动起来。

(2)联合层面。许多教师都要求家长以及社区成员能够经常自主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能在各方面帮助教师的教学。仍然有许多人成为“父母助教”(room mothers or fathers),组织其他社会成员,帮助照管上学路上的儿童,或者与幼儿园联系,寻求帮助。

(3)决策层面。这一最高层面上,家长、商人、专业人士以及社区领导都要参与到教育决策中。父母不仅要扮演儿童利益支持者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同其他决策者共同承担起保障自己及其他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的责任。他们参与课程设置,确定教学目标并且决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还要参与到师资力量的组建中去,帮助宣传组织以保障来自民间、政府的必要资金支持。参与到决策层面的家长及社区成员在数量上并不需要太多,但是这些代表们必须能够代表社区中各类成员的不同需求。

图6-2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层次[15]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

家长参与的形式丰富多样,与家教指导的形式基本相同,如家访,来、离园接待,咨询,电话联系,约谈,书信,电子邮件,QQ、微信交流,家园联系册,家长会,报告会,开放日,园内外亲子活动,座谈会以及为家长提供各类资料等,只不过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如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实验幼儿园在宣传橱窗里张贴海报,让家长参与家园小报的定名及投稿等。再如幼儿园利用讨论会的形式商讨孩子们冬季食谱中粗粮的添加问题等。

研究报告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半日开放活动是一种向家长全面展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良好时机,也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可以更自然地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展示给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积极参与。幼儿园半日开放的对象是家长,上午半日开放内容主要包括早操、早点和上午的集体活动。

[案例]

中班家长半日开放

活动时间:4月1日

活动缘由:半日开放活动是幼儿园的传统,每个月向家长开放一次,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同时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

活动过程:开放的前两天,教师通过家校通通知家长开放活动及具体的到园时间。在开放前一天,幼儿离园之后,教师布置教室,摆放椅子,分成内外两圈,幼儿在内,家长坐在自家孩子后面。在公告栏上将具体的活动流程写下来,同时附上具体的举行地点。

开放日的早晨,家长或直接留下来等活动开始,或稍后赶过来。老师先带幼儿到操场进行晨间活动,由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器械,在爸爸妈妈的关注下,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家长也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在等待做操的时候,组织了一场亲子版“贴烧饼”游戏,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做完操,吃完早点,由教师组织集体语言活动《搬过来,搬过去》,这是一个关于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结婚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动脑思考:为什么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要不停搬家,他们适合住在哪里呢?孩子们也能积极举手,发挥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约10点左右,由于教室空间限制,教师组织家长前往其他教室开家长会,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平静地对待分离,还能说出安慰人的话。但还有少数幼儿对家长过于依恋,号啕大哭,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下才逐渐停止哭泣。

这样的半日开放,家长是不把孩子直接接回家的,而是要求孩子继续待在幼儿园,完成今天的活动。因此在纪律的组织方面,老师表示有些吃力,会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才能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

活动效果:半日开放,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园上午的活动安排,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家园协调一致,对于幼儿在家生活常规的养成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亲子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家长亲身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水平,也能更加信赖幼儿园,支持幼儿园活动,为以后家长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图6-3 亲子“贴烧饼”游戏

家长参与还有一些独特的形式,例如:

1.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助教作为家园共育的一种形式,一般通过个体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使家庭教育资源与幼儿园教育形式形成互补。幼儿园一般在幼儿入园前对家长的职业、特长、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进行调查,填写教育资源库,并说明教育资源库的用途。然后根据需要,安排家长志愿来园参加活动,教师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家长助教主要是家长利用自己的特长或专业,根据班级活动的需要,和老师一起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如幼儿园请医生家长来园为孩子们讲“怎样保护牙齿”,请有艺术专长的家长教孩子们“蔬菜雕刻”“沙画制作”等。

视频
家长助教活动

[案例]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围绕主题的拓展,老师平均每周要向家长发布2~3个通知,告知需要家长参与的信息。例如:

家长朋友们:周末好!

从下周起,我们将以“快乐的夏天”为核心,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欢迎大家和孩子们一起在多样的夏天活动中感受快乐。

周末家庭活动:请您周末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寻找“夏天的影迹”,让孩子从多个方面(如夏天的花朵、树木、昆虫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自然现象的变化等)发现季节特征。观察要求:

(1)幼儿观察时,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以自己的视角去发现。当孩子的发现有局限时,您再及时点拨,以拓展孩子的观察视角。

(2)观察的内容要多元丰富,不要局限在某一方面。

(3)观察后请引导孩子用绘画来表现观察内容,并能清楚地讲给他人听。

(4)倾听孩子的感受:“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5)请您填写《夏天主题活动调查表》,周一准时带来。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中一班

2019年6月9日

下面是某幼儿园大班开展的“好书分享”活动,每周下午请1~2位幼儿家长到班级为孩子们讲故事。

[案例]

《我有友情要出租》[16]

分享人:方籽允妈妈

我们班的读书节“好书分享”活动在今天下午正式拉开帷幕,第一位分享人方籽允妈妈,为孩子们带来了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

图6-4 妈妈讲故事

方籽允妈妈是当地大学学前教育系的专业老师,她精心准备了电子书、PPT和绘本中重要的物件——沙漏,并清新而自然地讲述,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仔细地观察,发现了很多绘本中藏着的小细节,并能一下子感受到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和感情。

这就是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绘本时可以借鉴的要诀——透过孩子的眼睛看绘本,我们也会受益良多。

再次对参与我们“好书分享”活动的家长,表示衷心感谢,孩子们期待您的到来!

2.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它是增进幼儿园与家长、幼儿之间沟通的桥梁。2012年2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以下职责: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2021年1月公布的《家庭教育法(草案)》第三十一条提到:“家长委员会可以向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家长学校提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家长学校应当根据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

3.家长志愿者协会

协会中的家长负责了解幼儿园的需要,并从广大家长中寻找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帮助的资源。

4.家长网络和家长教师会

幼儿园或各班都可建立一个家长网络,可以借助家长网络向家长传递制定政策的原则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可以成立家长教师会,在决策时可正式咨询家长的意见。这种形式我国香港地区运用得比较好。

5.意见箱

幼儿园在适当位置设一个意见箱,家长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将自己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记名或不记名的方式向幼儿园提出。这样,小小的意见箱也会发挥大作用。

总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并且在实践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另外,要注意调查、了解家长普遍喜欢的参与方式是哪些,哪一类的家长喜欢什么样的参与方式,尽量采取家长喜欢的方式请家长参与。

(三)幼儿园积极创设家长参与的氛围

鉴于幼儿园是实施学前教育的主导机构,目前我国家长参与机构教育还有不少问题,如家长参与意识的缺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权利缺乏支持和保障等。

幼儿园应该主动进行宣传、发动,营造和谐的参与氛围,逐步实现家长实质性的参与。为此,幼儿园要做到:

1.树立关于家长参与的正确观念

传统中有些幼儿园并不喜欢家长的参与,觉得家长插手会给自己造成麻烦,不如自己做来得省事,另外特别不愿意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内幕”。所以幼儿园本身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明确家长有参与机构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深刻理解家长参与机构教育的意义,调整和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态度。

2.营造温馨和谐的参与氛围

营造一种具体可感的温馨氛围很重要。幼儿园可在门口写上“真诚欢迎家长朋友来园”一类的标牌,全园教职工无论谁遇到家长到园,无论在园内哪个地方遇到家长,都以笑脸热诚迎接,让家长觉得他们的来园参与备受欢迎。有条件的幼儿园,应为家长开辟在园自由活动的空间,如家长阅览室、家长接待室等。对于家长参与的各种活动,幼儿园都要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如家长来园上课,教师要积极做辅助工作,帮助组织好幼儿等),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家长的意见表现出兴趣,事后有实质性处理(即对家长的意见进行分析,合理的要采纳,并给家长以反馈,还要对家长表示真诚的谢意),让家长感到幼儿园是真正需要他们的参与而不是走走形式、表面客气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对家长的参与要给予诚挚的感谢。这是创设良好参与氛围的一个重要环节。如青岛市北区教工第五幼儿园一个班的墙上张贴了一封感谢信,是对一位小朋友的爷爷帮助班上提供材料表示感谢。遗憾的是我们多数的幼儿园只是在口头上表示感谢。幼儿园还应该有些必要的形式对家长的参与表示感谢与鼓励。美国学校对这一点很重视,他们认为致谢的最高形式就是使每一个家长都感到自己确实是被需要的,在学校中是有价值的。他们通常用这样的方式向家长致谢:微笑,直接称呼家长的名字;寄送生日贺卡,问候家庭中的特殊活动;给志愿者颁发证书;征募家长志愿者培训另外一些家长;在校报上开辟专门向志愿者致谢的专栏;写感谢信;为服务者和培训者准备一些徽章;为志愿者提供奖励证书和一些小礼品;在专门的家长房间中款待家长;在晚餐会和庆祝晚会上公开向志愿者致谢。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3.制定家长参与的职责与制度

家长参与要在幼儿园的制度上得到保障,不能成为一种随意、松散的行为。例如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园长职责中规定:定期召开家长会,挖掘家长资源,向家长展示教育成果,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广泛组织开展家教指导活动,听取家长意见,提高办园质量。教学主任职责中规定:在园长领导下定期对家长参与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和评估。教师职责中规定:负责本班幼儿家长参与及家教指导工作。有的幼儿园在工作制度中规定:每周一位家长进课堂,每月一次大型参与活动,等等。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家长参与工作缺少成文的制度,此种现状应改善。

4.恰当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参与机构教育中,幼儿园处于领导地位,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参与活动。在家长参与过程中,幼儿园应与家长成为伙伴和朋友,同时还是家长参与的指导者,帮助家长明确他们的角色也是必要和重要的。在某些时候,幼儿园老师也是家长的指导对象,要虚心听取家长的看法和建议。

5.疏通参与渠道,丰富参与形式,提供家长参与的机会

让家长定期或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幼儿园的需要参与幼儿园的不同活动。比如,协助孩子的课堂活动,为孩子担任园内教师,与孩子一起进行活动区活动,参与家园小报的编辑,担任孩子们园外活动的顾问、教师,帮助教师提供教学资料、进行课程设计,帮助幼儿园或班级举办庆典活动,评价教师工作及幼儿园教育质量,帮助制订孩子的食谱,参与决定幼儿园的一些大事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开展家教指导工作还是家长参与,均需遵循多元化原则、家长主体原则和家园互动原则。即活动形式与内容要多元化,适合各类不同特点的对象,丰富多彩;强调家长的主体性,调动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帮助等。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含义及意义、任务与内容、原则与艺术以及家庭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家庭教育指导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成长的一致性环境,助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知道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任务和内容,把握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掌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此外,家长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家长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努力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学完本章,我们还应该明确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了解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层次和形式,并能结合实际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与方法,为家长提供适宜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顺利参与幼儿园教育。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家庭教育指导?

2.结合社会现状,谈谈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3.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与内容有哪些?

4.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5.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有哪些?

6.查阅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途径和形式,有哪些创新之处。

7.选择一所幼儿园,调查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与报告。

拓展阅读

1.中国儿童中心组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主要内容:本书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与指导大纲编写”研究的成果之一,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建议稿)》。本书内容丰富,全书共五章,包括“绪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政策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调查的数据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与应对”。分为三个版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献研究(第二章)、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调查研究(第三、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与发展(第五章)。本书理论联系实践,对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种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努力引导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者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影响儿童成长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多,培养和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科学,坚持以儿童为本,努力做到对儿童早期家庭教育进行“精准指导”。

2.[美]格雷恩·奥尔森,玛丽·娄·福勒.家校关系——与家长和家庭成功合作[M].朱运致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主要内容:本书开宗明义地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最重要的老师,作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我们必须理解儿童的家庭以及他们在与学校合作方面得到过哪些机会与鼓励,逐渐掌握积极合作所必备的技能。本书还探究了现代家庭的本质——它的面貌、功能以及它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包含了多样性(文化、种族、宗教、性取向)和收入对家庭的影响。要理解一个家庭,必须理解多样性。书中介绍了家长参与学校项目的成功案例,并专设一个章节讨论沟通技巧和活动设计(宣传册、会议等)。此外还有与特殊需要儿童家庭展开沟通工作的有效策略,以及父亲角色、贫困、家校关系中的法律和政策、校园暴力和欺侮行为以及教育选择等问题。

【注释】

[1]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6):10.

[2]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6):10-11.

[3][美]格雷恩·奥尔森,玛丽·娄·福勒.家校关系——与家长和家庭成功合作[M].朱运致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5-136.

[4]宴红.“家庭教育指导”概念辨析[J].江苏教育,2018(9):51.

[5]宴红.“家庭教育指导”概念辨析[J].江苏教育,2018(9):51.

[6]钱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丽夏·史高利.家庭、学校与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M].丁安睿等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7.

[7][美]罗伯特·菲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四版)[M].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414.

[8]钱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丽夏·史高利.家庭、学校与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M].丁安睿等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7.

[9]郑益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15.

[10]钱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丽夏·史高利.家庭、学校与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M].丁安睿等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225.

[11]李爱华,黄琼.托幼机构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20-125.

[12]王兆先,程昌柱,高学贵.家庭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7.

[13][美]格雷恩·奥尔森,玛丽·娄朱·福勒,朱运致译.家校关系——与家长和家庭成功合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278.

[14]常瑞芳.家庭与社区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62-163.

[15]钱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丽夏·史高利.家庭、学校与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M].丁安睿等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422.

[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3bfb580102ei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