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儿童发展
有研究表明,儿童所处的社区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中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Maeroff,1999)[4]比如,在一些社区有“爱心阅读室”,给孩子们提供了课余时间阅读的场地;一些社区有“知心奶奶谈心屋”,免费给孩子们做心理咨询;一些社区橱窗里展览着儿童的诗歌、故事和艺术作品,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社区的肯定。社区里其他资源,比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以及其他一些场所都能开阔儿童的眼界。
[案例]
南通“知心奶奶”17年服务5万余未成年人
2019年08月26日 来源:江海晚报
8月19日,对蔡松英而言是忙碌而平常的一天。
74岁的蔡松英是南通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的代表。自从2002年,“知心奶奶”发起人、通师二附离休教师颜怡挂出第一只“知心奶奶”信箱,“知心奶奶”这个称呼已经成为孩子的忘年交、知心人的代名词。17年来,“知心奶奶”从个人发展成群体,“知心奶奶谈心室”“七彩周末课堂”,一个个特色工作品牌的背后,是奶奶们对孩子们的温暖呵护。
6∶00
电话打破清晨的宁静
“蔡奶奶,这几天开心玩电脑玩疯了,眼看就是分班考试,他就是不肯复习。“19日清晨6点,学田街道“知心奶奶”蔡松英就接到了家住学田苑的单亲妈妈小韩的电话。
2018年的冬天的一个下午,蔡奶奶从紫荆花社区“知心奶奶谈心室”回家时,发现工字河旁一个10岁的小男孩正表示要“自杀”。原来,开心的妈妈让他学习,厌学的他有了这个任性的举动。从此,蔡松英成了母子俩的“忘年交”。
知道开心厌学的毛病又犯了,蔡松英教育小韩不能再溺爱孩子。开心起床后,又和他促膝长谈了学习的重要性。下午,蔡奶奶电话回访时发现,开心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正在认真复习。
9∶00
向小朋友“啰唆”几句
从开心家出来,已是早上8点多,蔡松英急匆匆赶到紫荆花社区活动室,为即将参加夏令营的5个小朋友讲解安全事项和需要携带的物品。
上午10点,小朋友和家长回家了,蔡松英则回到谈心室,认真撰写今年在通师三附《开学第一课》上的讲话。自从2004年,“知心奶奶”向通师三附的孩子们发出《知心奶奶的一封信》开始,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散学典礼上讲话成了学校和“知心奶奶”的传统。“尽管每年讲话的内容都是对孩子提希望,可我希望每年的寄语‘与时俱进’,更贴近现在学生们的心态。”蔡松英笑着说,“只要小朋友不嫌我们‘啰唆’,我有说不完的话想告诉他们。”
13∶30
和孩子们在一起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要记住从左向右做,第一步得出答案后再算下一个步骤。”下午13∶30,蔡松英来到工作室,为二年级学生小睿“开小灶”。在蔡奶奶的讲解下,本来在苦恼挠头的小睿题目越算越快,正确率很高。蔡松英退休前是如东县曙光小学的校长,是一名有着37年教龄的高级教师。小睿父母是双职工,暑假里买了一些教辅书让他在家做,每当有了不会的题目,小睿总会想到向蔡奶奶求助。
“我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怎么都不觉得累。”结束了小睿的“小课堂”,14∶30,社区组织的暑期活动“诗词里的中国”拉开序幕。蔡松英和其他知心奶奶一起组织签到、维持课堂纪律。
16∶00
为“彩虹”填色
送走参加活动的孩子,“知心奶奶”们坐下来商量“七彩周末课堂”的设置内容。在“知心奶奶”工作室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几十本厚厚的工作台账,有谈心室的聊天记录,有孩子的成长档案,最多的就是“七彩周末课堂”的活动记录。
2010年3月“七彩周末课堂”正式成立,每周六下午2点会准时为辖区外来农民工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小组、主题活动、心理干预等服务。“课程不能枯燥,已组织过的活动要尽量不重复,巧妙运用多媒体等小朋友喜欢的方式……”初步排课结束,已经是傍晚6点多,这一天,蔡奶奶为孩子们奔波的时间超过10小时。
迄今,“知心奶奶”工作室共接待青少年3万余人次;“七彩周末课堂”已开课近400堂,受益青少年达2万多人次;由“知心奶奶”群体倡导成立的“小太阳成长基金”,募集善款44万余元,资助贫困孩子800余人次。(袁晓婕 汤建军)
“知心奶奶”群体所做的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不光解决了孩子成长的问题,还解决了老年人退而不休的伟大事业传承,让老年人老有作为,老有所乐。当前关心孩子的成长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知心奶奶用她们的热忱感染两代人,为社区教育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