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含义和价值
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的以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健康是个体实现生命价值的基本潜能,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起始环境,健康教育重在保护儿童的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他们的发育。
(一)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
家长为孩子创设和谐、舒适、丰富的家庭环境,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体态。借助各种活动方式对孩子进行身体锻炼,发展孩子走、跑、跳、爬、攀登等基本的活动能力,带领孩子进行“三浴”(空气浴、阳光浴、水浴)锻炼,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增强孩子的体质。
(二)促进儿童的动作发展
家长鼓励孩子经常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跳绳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孩子平衡和协调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孩子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比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孩子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让孩子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都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三)促进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
家庭健康教育可以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逐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勤为孩子洗澡、换衣服、剪指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长教会孩子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和图书,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家庭健康教育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民主、关爱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身心放松,快乐生活;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与他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