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趋势

一、发展趋势

(一)家庭教育的生活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以往的家庭教育中有“贵族化”的倾向,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随着近年来家庭教育科学的普及,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家长们将把家庭教育真正融入家庭生活之中,在饮食、娱乐、锻炼、旅游、购物等各种活动中教育子女,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这使家庭教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17]随之发生变化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明显的进步,多数家长不把惩罚当作主要的教育手段,孩子虽小,也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家长遇事注意和孩子平等地协商、讨论,亲子关系得以改善。

(二)家庭教育的科学化、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

很多家庭的教育还是出于经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家庭教育研究,也将出现家庭教育咨询公司和专职人员,科学育儿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家长也可以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时请教专家,纠正错误。家庭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利用互联网、电子产品等途径教育孩子,还可以利用社区中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等资源作为家庭教育的延伸。随着家庭教育科技含量的增加,家庭教育的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三)家庭教育的开放性、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扩大,近年来人们的眼界开阔、民族间文化融合,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阶层的人将会主动学习他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更多地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来教育下一代。目前,上述情况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表现非常明显,现在本地区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阅读介绍欧美家庭教育的书籍,借鉴西方人教育子女的经验。”[18]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会明显增大,呈现多元化特点,比如,关注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家长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要从0岁开始,人生的前三年对个体成长很重要;由普适性指导需求向个性化辅导转化,尤其近几年网络教育与咨询逐渐为家长接受,通过网上互动,家长可以与专业人员深入交谈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逐渐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育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造出有特色的家庭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0年2月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共同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2012年3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妇字〔2012〕8号),2016年11月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妇字〔2019〕27号)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等方面指明了未来五年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2019年5月全国妇联、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对家庭教育的开展进行了方向指导,多部文件互为支撑的家庭教育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这些纲要文件中,家庭教育指导行为进一步规范,家庭教育的政策内容逐渐具体化,使家庭教育的实施开展更加具备可操作性。2021年1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既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重要论述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合作的力度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教育、妇联、卫生、计生等部门将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