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28]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普遍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有的父(母)亲在离婚或者家庭变故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孩子造成的创伤以及自己内心的愧疚,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等各方面无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这种对孩子给予过多的感情,叫作“感情过剩”,不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行为是否正确,父(母)一概予以满足。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家长也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或反社会的言行举止加以庇护。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直接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暴力教育
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也常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婚姻破裂,受孩子的拖累,经济上拮据而发生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家长生活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工作条件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易自责、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性格内向。孩子在家里遭到暴力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孩子把在家里听到的、看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积压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态和性格将会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三)放羊教育
所谓“放羊”,就是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孩子不加管束,任其发展。在单亲家庭里,孩子其实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深入地谈心。但是,由于父(母)亲整天忙于工作,人际交往繁多,且以前由于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孩子在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大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
(四)圈养教育
“圈养教育”就是把孩子活动场地严格地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或断绝其与周围孩子的交往、接触。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事物发生联系,而同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的单亲家庭干脆把孩子长期关在家里,不允许其与附近的邻居孩子交往,更不允许其与已离异的父(母)亲来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父(母)爱,心中积淀着许多痛苦,更需要与同伴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