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智能教育的含义和价值

一、学前儿童家庭智能教育的含义和价值

智能,是智力和才能的总称,它包括智慧和才能,是包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性能力。学前儿童家庭智能教育主要是家庭成员运用多种方式,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其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智能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

智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借此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儿童的理解力、判断力、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掌握更有价值。对于儿童潜能的开发,并不是把另外的新的能力赋予儿童,或者把什么知识教给儿童,而是通过符合儿童自身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将蕴藏在儿童身心内部的潜能引导出来。儿童智能的发展受家庭对孩子刺激的数量与性质的影响,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母亲和孩子交往所花的时间总量与6个月以内婴儿的智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早期大脑神经形成最为迅速的是突触联系,人神经突触密度的变化在出生的头20年里呈倒U型,即刚出生时低,高峰在童年期,而成年后则又降低下来。从婴儿期到儿童期,人的大脑不断发育和增长。学前阶段是动作技能、语言、形象视觉、数概念、音乐学习等的关键期。在关键期,脑会明显改变发育的神经化学,受体对大脑的神经化学因子变得敏感起来,同时,开始迅速构建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不同功能特点的网络群开始形成。例如,儿童在3—4岁时,基于他人行为来猜测他人思想的能力开始发展,逐步建立心理理论。由此可见,儿童的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抓住关键期,开发儿童的潜能,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有益于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指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也对儿童学习、入学准备和未来的学业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早期的智能教育,对于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培养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愿意刻苦努力;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心致志的习惯;培养孩子大胆提问、讨论反思的能力;发展孩子模仿基础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孩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以及环境适应的能力。纳尔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儿童在家读书、听故事、唱儿歌、做手工、和父母共同谈论科学、建造物品、运动等,这些活动在儿童的学习品质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9]

(三)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家庭智能教育在促进儿童知识启蒙、语言表达、思维锻炼、想象飞扬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比如,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家庭教育中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商高的孩子,善于通过协商、说服的方式提出请求或者化解矛盾,也更容易被同伴所接纳和喜欢。相反,情商低的孩子,有的不善于表达自己,有的则通过攻击性行为企图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样的孩子往往处于被忽视或被排斥的地位,同伴关系也会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