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用天然冰与机制冰的争论
在《水产月刊》中有这样的记录,“有英人在申开设华昌机冰厂(1900年前后开设),因谋上海冰市场之独占,乃以有碍卫生之名,控告天然冰于公堂,因而双方大起冲突,涉讼颇久”[51]。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机制冰商控诉天然冰商之焦点在于天然冰的“不卫生”。关于华昌机制冰厂和天然冰厂的冲突、诉讼并没有查找到相关的史料可以直接证明,但是从以华昌机制冰厂为首的一批机制冰厂在《申报》上所做广告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双方矛盾的逐渐深化。在《申报》1900年12月1日第7版,华昌机制冰厂的广告是这样描述的:
用冰者鉴,启者本公司有机器冰出售,每磅价洋一分,每担价洋一元三角三分,此冰清洁耐久不化,较之本地冰有天壤之别,洵属价廉物美。诸君赐顾多少任便,请至五马路华昌洋行内冰栈房购取即可也。华昌机器冰公司谨启……[52]
这条广告只是一条简单的商品介绍的广告,此时还看不出机制冰与天然冰的矛盾,广告中只是有一小段比较性的描述:“此冰清洁耐久不化,较之本地冰有天壤之别”,只是突出了机制冰的特点——清洁、耐久不化,并没有提及天然冰,这条广告在《申报》上持续的时间是12月1日至7日。这次机制冰商对天然冰商控诉的解决是由“英籍某老牧师,出面证明其并不有碍卫生,乃得继续经营,未被外人势力所压倒”[53]。也就是说天然冰并非像机制冰商控诉的那样,有碍卫生,不能使用。
如果说这是第一次出现机制冰商和天然冰商之间的争论的话,那么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申报》上机制冰的广告,可以说是与天然冰矛盾的大规模爆发。1922年7月12日,《申报》刊登一则关于机制冰的广告,内容如下:
平安第一!!!未经沙滤之水君愿饮之否?君必不愿也,然则君等奈何以食物、饮料与污秽池沿之冰共藏耶?君必用机器造成清洁之冰方保无虞!租界区域以内无论何处专人送上,不取分文,每磅只售大洋二分,独家经售,上海机器冰厂……[54]
在这则广告中,明显可以看出语气和用词的严厉之处,为了平安,只有用机制冰才能保平安。机制冰一方已经将天然冰认定成了危害人们健康、平安的对象了。这则广告并未持续多久,1922年7月15日,《申报》刊登的广告内容如下:
用不洁之冰,最危险可怕!时届伏暑,需冰尤多,但任何用途惟机器造成清洁之冰方无危险,若夫池塘冰则冰既用完,试一观其箱中,当可信其为害之烈矣,沪上各种天然冰设化验其是否清洁,则可断言无一两冰中绝对的无致生疾病,危及生命之源之微虫也,希即拿定宗旨,必购清洁沙滤水制成之清洁结晶冰,每磅只售大洋二分,十磅起码,租界区域以内专人送上不取分文,请即向南京路二十四号,上海机器冰厂定购,无任欢迎……[55]
这则广告中不仅直接提到天然冰是否清洁的字样,指出只有机制冰是安全的,没有危害的,并且提供租界内专人送货上门服务来扩大销路,可见机制冰与天然冰的矛盾逐渐扩大。这则广告一直持续到7月19日。不仅如此,还有专门论述用冰卫生的报道出现——《论夏日用冰之卫生》[56],规劝大家虽然机制冰很贵,但是物价飞涨,机制冰比天然冰贵也是有道理的,不要因小而失大。接下来在7月26日又有新的广告,内容如下:
真相既明,优劣乃见。机器冰性冷耐久,迥非天然冰所能及!此本厂以两种等重之冰几度试验所得结果,君如怀疑请自试之。当知不谬,天然冰取自溪涧,一无所费,故售价当可较廉,但每一立方生的米达中,微菌之数竟达一万一千,请三思之其危险为何如?最近本厂卫生部部长报告云“据考察所得乃知用天然冰与食物饮料相接触,将必发生伤寒霍乱红白痢泻泄等症,且万难幸免”,临渴掘井,曷若防患未然!!!请购纯洁机器冰,每磅大洋二分,专送租界区域内,不取分文,批发价格特别从廉,上海机器冰厂启……[57]
这次不仅提及天然冰,更是直接指出天然冰有碍卫生,对人体有害,制冷性能不如机制冰。这样的广告不仅是在做机制冰的宣传,更是在诋毁天然冰,这样的广告一直持续到1922年8月26日。在1922年8月31日之后的机制冰广告就变得逐渐“正常”:
阖家安乐,疾病不侵,赖有冰介于其间耳。惟所用之冰必须清洁结晶而为机器造成者,“机器冰”不独为健康之保障且使食物新鲜清洁,利益之厚,价值之巨,殆数十百倍于所费也,为夏令安适计,是诚不可少者,请向上海机器冰厂购结晶机器冰,每磅大洋二分,专送租界区域内,不另加费……[58]
这次广告中并未提及“天然冰”等字样,也只是宣传机制冰自身的优点而已。这一切争论的背后,其实是机制冰和天然冰的市场份额之争。如果说机制冰与天然冰在20世纪初第一次交锋时,最后由英籍老牧师出面和解,证明天然冰并不有碍卫生,同样也证明机制冰并未过多占据天然冰的市场,它的初始目的并未达到。而在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矛盾集中爆发时,情况则大为不同。随着西方卫生观念的传入,人们更多地去购买相对卫生的机制冰。并且从1934年前后上海地区冰厂的分布情况来看,至少租界区域内的市场已经被机制冰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