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局部垦废与复湖

(四)元代的局部垦废与复湖

1.元贞年间的垦占

关于元代的夏盖湖,较早的记录是万历《绍兴府志》所载“元贞间或言之营田使者,湖复湮。傍湖之民辄于高处填为田至数十亩”[56]。此事后代记录仅寥寥一语,详细的情况在《五乡水利本末》中有载:

营田司不察利病,辄凭人户请佃到田二十顷,科粮六百石于官田项下作数,以此为名,乘时将湖面占种,止存一港线流,其涸可立而待。或于渚山之根,填叠基址,起盖房屋,筑捺园地,栽种蔬果,浚为池荡,畜养鱼虾,栽莳菱藕,妨碍水利莫此为甚。民非不告,公行贿赂,听之自若;官非不禁,揭榜墙壁,徒为虚文。所以流害至今。[57]

对于营田司官员收受贿赂,纵民开垦,当时的官府最后还是做出了较为积极的反应:“于依山高原去处丈量见数鱼鳞相拨发各户,照依元佃亩步,布种纳粮,彩画图本,每一丘出给乌由为照,不致亏官损民。其余划复还湖。”官府最终没有要求在“高原去处”围湖造田者还田为湖,而是将其收录在鱼鳞册中,得到了官府的承认。官府实际上也了解“高原去处,正一亩半亩,粮米仅纳一斗二斗,缘是本县别无籍册存照,又不曾明立字号,以致移丘易段、那高就低,与湖面一体,上下相平。如此影射布种,其间并缘侵种者尤且五亩十亩,以后贪恣不已,至于顷计者有之”的现象,但是可能出于对租课的需求,最终没有完全要求还田为湖。其时宋亡不满二十年。元初,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农桑的国策未曾荫庇夏盖湖,结合后代史料来看,这里的“湖复湮”并非说夏盖湖彻底湮废,而是元代时期对夏盖湖围垦的一个开端。[58]

2.至正年间局部垦占的扩大

元至正年间,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中原腹地爆发的红巾军起义,江苏高邮的张士诚,占领应天府的朱元璋,以及浙江的方国珍都在拼力厮杀,江南一带是元廷最后的赋税来源之地,也是其最后时间试图竭力守御的地区。这一时期,夏盖湖的危机来自守御浙江一带的元朝军队。《五乡水利本末》中记载了一则绍兴路总管府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札:

上虞县带海控江,田皆泻卤,火耕水耨,民甚艰难。由汉唐以来立陂湖为旱涝之防,获利至博。近因盗起中原,蔓延江左,台治移置绍兴,屯兵守御。上虞粮饷不给,其统兵官遂将夏盖、白马、上妃三湖高原去处,许令军民屯种,所得子粒添助军需一时之急,以致三湖积水不多,涸如焦釜。五乡田土失荫抛荒,又且屯种湖田一概无收,虚费工本,无益于官,有损于民。即日农事方殷,若不更张,是关利害。今后除元佃官田依旧额顷亩布种纳粮外,其余屯种湖面田土,尽行革罢为湖。守御将校毋得仍前屯种,与民为害,湖滨居民亦不许以纳粮影射,乘时侵占,妨碍水利。[59]

屯守上虞的元朝军队大肆垦湖造田,给夏盖湖三湖带来了严重灾难,以至于“涸如焦釜”,五乡居民深受其害。然而,虽然绍兴路明文禁止,却无奈此时兵荒马乱,军队为求粮饷,将榜文视为无物。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发文称:“今体知得,本处守御将校与彼近土著权势之家交勾,意在侵占官湖。”至正二十二年四月,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发文称:“今近湖奸贪之徒结托各寨将校军士,将湖扦插霸种……妨夺水利,实为民害……省府已尝明榜禁止。”[60]

3.元末被垦占者部分又复为湖

这一时期另一比较重要的文献资料是当时曾亲身经历至正年间夏盖湖之争斗的贡师泰所写,他的《上虞县复湖记》详细叙述了事件经过。

至正十二年,翰林应奉林希元来为尹,遂定其垦数,余悉为湖。十六年夏旱,豪民乘间侵种,其禁复弛,县尹李睿力复之。明年春,行御史台移治会稽,驻兵县境。或妄言湖膏腴可屯田,典兵者忽于识察,一旦竭如焦釜,所得仅百许石。而官民失利,不可胜计。御史察知其弊。俾尝赋于官者,田如初,他皆谕罢。明年春,又有献之长鎗军者,赖分省阻止之。于是积水盈溢惠及远近,而湖之利益博矣。[61]

元末这一时期,军民争利成了夏盖湖存亡续断的最重要标志,从政府三令五申而不得要领的情形来看,当时的地方政权对军队的约束力并不大,所幸在当地乡民努力争取下夏盖湖未被垦废为田,得以存续。

表4 历史时期夏盖湖的垦废过程及分布

续 表

续 表

资料来源:据〔元〕陈恬《五乡水利本末》、〔元〕贡师泰《玩斋集》所载《上虞县复湖记》、万历《上虞县志》、万历《绍兴府志》、光绪《上虞县志》、光绪《上虞县志校续》。
说明:“*”依据《五乡水利本末》载“元佃湖田”:三湖官田总计二千二十三亩一角五十五步半,夏盖湖田六百七十五亩一角一十四步。绍兴二年(《本末》作元年,疑误),李光上书请复田,根据其奏疏“建炎四年,上虞收湖田米三千四百四十九石”,“绍兴元年,上虞收湖田米三千五百二十五石”。三湖官田约2023亩,秋粮约570石;又,夏盖湖田675亩,秋粮约241石,取其折中,湖田每亩产量3石左右。据此计算,南宋建炎、绍兴年间被垦占的湖田面积为1150—1175亩。“**”指元贞间废湖为田事,光绪《上虞县志》载被垦二十顷,《本末》录〔元〕贡师泰《上虞复湖记》载为三十顷,以史料早出者为准,当为三十顷。

同宁绍地区的其他湖泊一样,夏盖湖历多次废复,“屡废屡复,翻若波涛”。对于那些新垦占的田亩应当划复为湖还是保留下来、升科入册的争论也成为当地百姓、官府都不得不激烈交锋的难题。但总体趋势是小规模的围湖造田可能仍然存在,却不严重,夏盖湖的面积在渐渐缩小却仍然保持了基本如初的湖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