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结及余论

四、小结及余论

综上所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13日,浙江岱山的盐户渔民,因反对食盐归堆,渔盐变色,联合三千余人,发生空前的暴动,伤亡上百人,盐场场长兼秤放局局长及税警员工等数人,被暴动渔民们施以剖腹挖心、填石沉海之酷刑。此次暴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其特殊意义。岱山岛为舟山群岛第二大岛,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盐资源。相比于两淮、长芦盐业等而言,浙东沿海的产盐量在全国虽然并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岱山产盐量在浙江全省则仅次于余姚而居第二位。尤其是从渔、盐二种资源的配合情况来说,舟山群岛在全国的地位可谓独一无二。暴动案的发生,总的来看,原因有三。其一,源于该年渔盐资源配合的失衡,渔业资源极其丰厚,而盐业则因阴雨而大为减产。当渔汛期渔获量丰产时,其渔盐需求量大大上涨,而渔盐供给却因长时间阴雨导致盐产量大为下降,渔盐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不匹配的失衡局面。其二,在于渔盐税率管理上的失当。为有利于渔业发展,渔盐税率历来采取轻税政策,较之食盐税率低十倍、数十倍以上,岱山渔盐也同样如此,渔盐在岱山产盐总额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暴动案前的渔盐管理则贸然采取了渔盐变色及严缉走私的从紧政策,盐业政策的变动和改革全然不顾实际情况而强行推动。其三,则源于盐场税警与盐民之间的矛盾积累与积怨。盐政部门的人员不仅尸位素餐、高高在上,端着置盐户、渔民生死于不顾的官僚作风,更借缉私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颐指气使,违规罚款,形同土匪。以上因素的叠加导致了这一暴动案的爆发。这些因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可谓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官民双方不仅事前未能较好沟通,案发后就暴动经过的调查及其善后办法,各自说辞也完全不同。这次暴动事件折射出了其时浙东滨海地区的渔业经济与盐业经济、渔民社会与盐民社会的实况,反映出其社会生态处于官民严重对立的局面。

岱山地区的渔盐社会生态严重恶化后激发的盐户渔民暴动案,不仅案件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有余波,并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回响,以下简要叙述。暴动案经省方派大队税警及保安队水警第二大队前往镇压,事变本“已告敉平”,大批暴动渔民分乘渔船百余艘扬帆驶回奉化原籍,几日之后“至大浦口为税警查见,双方开火,税警以机枪扫射,渔民不敌,均四散逃逸”,后经追获渔船五艘,渔民二十余名被解省查办,“由两浙盐运使讯问,根究首要凶犯,从严惩办”,岱山场务则“特派税警副局长余炳勋代理场长”[62]。更有调税警独立营由海州过甬开岱的举措[63],甚至将四省绥靖会议放在衢山岛上召开,讨论进剿散匪办法,可见其震慑之心。

惨案之后的十来天,《时事公报》1936年7月24日第2版第二张刊出《定秤放局悬赏找寻马鞍被绑员工》一文,题头称,“获救生还者,每人给赏百元”。如前所述,定海马鞍秤放分局于11日傍晚被匪抢劫,任龙文、吴汝芳两司秤员及公役姜少安被绑架。民众与盐场秤放局之间,亦即当地官民之间的矛盾积累已久,积怨已深,民众乃至采取极端方式,以海上劫匪的身份绑架官方人士,并以极为残忍的手段杀人分尸。定海秤放总局于是悬赏布告找寻任、吴二人,称“如有确知任、吴两员下落来局报告,因而救获生还者,每员给赏一百;有寻得该两员遗尸,认经明确系正身无讹者,每具给赏二十元”。定海秤放局估计是因为惨案爆发,惊惧之余,疲于应付,更无暇应对,故而是在事发之后的十来天才登报悬赏搜寻。没过几天,“公役姜少安尸体已于王家墩海面捞获,尸首支离,头遭戮杀而死”[64]

又,定海沈家门对面的港口名为鲁家峙的地方,渔民、盐民各占其半,盐民平日雇用农民搬运盐泥,向来不给付工资,而是每日给予白盐若干以代工资,“该项白盐,亦称力盐,向不做引纳税,习以为常”。暴动案后仅十来天的7月27日,沈家门镇、陈家塘、泗湾等地方农民十余人,各带以一日劳力所换得之白盐一担(每担五六十斤不等),被沈家门税警目为私盐,要拘人扣盐,引发纠纷,税警鸣枪示警,“秩序顿逞紊乱,全镇布满恐怖空气”。围在税警队部和商会门口的人数已分别达六七百人以上和四五百人,“形势万分严重”。最后税警答应给农民补发力盐盐引并发还力盐,农民在所提要求得到变通满足后“认为满意,始各散去”[65]

也仅在十几日后,驻余姚的税警第二十一队得密报说有人在胶路潭海口贩运私盐,队长严亦三率警前往缉捕,未料对方“已惊觉,严阵以待,双方遂发生激战,约历半小时,匪弹告罄,当即脱逃,伤匪一人,亦被运去”。税警当即将私盐截获,“计装二大船,共重三万余斤,带队呈报”[66]

再有,定海衢山岛斗岙盐务游缉队,于7月27日在南陀岙海滨查获奉化渔民沈阿补渔船内未变色的渔盐二三百斤,当即将人船一并扣留,“适当时渔船拢岸者众多,一时议论纷纷,人声嘈杂”,公安局局长陈凤鸣闻讯后,“乃密令警士,将局内枪械,及重要文件,移藏私寓;一面即会同保卫队陈队长,向双方奔走调停”,最后“由游缉队将人船释放,白盐没收”,事本已了结,可当时恰有兵士擦拭木壳枪走火,弹伤旁立兵士右大腿,“该岛斗岙住户商店,骤闻枪声,以为大祸已至,纷纷闭户,致全市恐怖万状”。之后又“有奉化帮渔船三十余艘,由洋回岱,或因言语不慎,致二次暴动之谣言甚炽”。新任岱山秤放局局长余炳勋,乃致电“鄞区赵专员,请转饬该帮渔业公所,转嘱渔民,安分守法,毋滋事端”,赵专员得电后,“当于三十一日晨,由甬乘克强舰赴岱镇慑”[67]

暴动案当时之血腥恐怖,官民双方作为当事者,应该都已在心底留下深深的阴影。民众与官方,盐渔民与税警双方之间,尤其后者对前者持明显的既防备又惧怕的心理。防备心理从上述暴动案后的镇压、威慑与缉捕不难窥见,惧怕心理则由上述风声鹤唳可见一斑。暴动案后,还有官场上相应的人事变更,可能亦与此案有关,或有追责令辞之意,例如照准渔业管理会主任秘书江家楣辞职,遗缺则由省府委派张孟强接充。[68]此外,可能因暴动发生时,岛上尚无电话铺设,导致官方信息交流与沟通不畅,暴动案后仅十几日的7月30日,一则报讯载:“定海岱山一岛,地面辽阔,人口稠密,岱东与岱西相距虽只三十里,中隔磨心岭,高出云表,因之交通间阻,殊嫌不便”,故而规划迅即铺设乡村电话,并筹资实施,其“完成,可指日而待”[69]。可见,暴动案不仅对该区的社会生态造成直接影响,还间接影响到民政建设等方面。

总之,岱山乃至舟山,甚至整个江浙沿海渔盐经济地区的社会生态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案件之后被提交法院审理,其审结过程同样一波三折。[70]可以说,暴动案在民众中的心结与负面影响,即便直到法院具结并最终宣判,都还远未消歇。

【注释】

[1]《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岱山渔盐民大暴动》,《申报》1936年7月18日,第11版;《岱山渔民暴动真相》,《申报》1936年7月19日,第10版。

[2]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1—21页;《水产月刊》1936年第9期,第66—72页。黄敬武:《从最近岱山盐渔民暴动想到实行新盐法的要点》,《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70—83页。《岱山盐渔民暴动案之真相》,《盐务汇刊》1936年第95期,第155—159页。

[3]中共岱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一九三六岱山盐、渔民暴动:岱西公社老盐民座谈记录》,《舟山革命斗争史资料》1982年第6期,第1—4页。中共岱山县委党史资料办公室整理:《一九三六年岱山盐渔民暴动》(综合报告),《岱山革命斗争史资料》1988年第4期,第1—9页(附《金春来回忆》,毛全庚、张昌茂访问、录音、整理)。《岱山渔民暴动案推事化装调查真相》,《岱山革命斗争史资料》1988年第4期,第61页。

[4]马登潮:《浙江省民国盐务档案述评》,《浙江档案》1996年第1期,第37—38页。

[5]叶恒:《从岱山惨案看民国浙江地区的盐政》,《盐业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32—39页。

[6]《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全国渔业经济研究会合编:《中国渔业经济(1949—1983)》,内部发行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1984年,第923页。

[8]同上书,第921页。

[9]《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岱岛渔区盐务概况》,《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10]盐务总局所藏财政部盐务署档:第二科,场产股,两浙卷第146号,第1宗,岱山盐民渔民暴动卷,转引自《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08—313页。

[11]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6页。

[12]《中国渔业经济(1949—1983)》,第920页。

[13]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2页。

[14]《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岱岛渔区盐务概况》,《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15]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5页。

[16][日]唐川安夫:『浙東並に浙赣鉄道沿線地区経済資源並に物资流勤概况図』,1942年。为便于读者查询,此处书名用日文注出。

[17]《中国渔业经济(1949—1983)》,第943页。

[18]《岱山渔汛旺盛·缺乏渔盐之救济》,《时事公报》1936年6月9日,第1版。

[19]《岱山渔盐民大暴动》,《申报》1936年7月18日,第11版。

[20]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3页。

[21]《鄞区赵专员查报岱案详情并设法善后》,《时事公报》1936年7月29日,第1版。

[22]《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岱岛渔区盐务概况》,《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23]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6—7页。

[24]《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一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32页。

[25]《1934年盐税率及各种税率占销盐总量之成数》,《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55页。

[26]《1935年盐税率及各种税率占销盐总量之成数》,《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第257—258页。

[27]《1936年盐税率》,转录自盐务总局所藏民国二十五年盐务稽核总所《年报》,《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第259—261页。两数相加,与总数不符,原文如此。

[28]盐迷蒋:《论岱山盐户渔民之暴动及其善后》,《盐政杂志》1936年第65期,第8—9页。

[29]《浙省官场纪事》,《申报》1900年11月15日,第2版。

[30]《渔盐又须改章》,《申报》1908年4月19日,第12版。

[31]《岱山将设场官》,《申报》1911年10月4日,第12版。

[32]《衢山续信》,《申报》1878年8月24日,第2版。

[33]《温郡纪闻》,《申报》1888年11月27日,第2版;《永嘉琐录》,《申报》1888年12月27日,第3版。

[34]《严禁钓船走私示》,《申报》1880年10月28日,第2版。

[35]《续录出使俄国大臣胡考求中国出口土货公文·二曰盐》,《申报》19(14年11月12日,第2版。

[36]《定海渔民暴动案联合诉冤》,《申报》1910年7月27日,第10版。

[37]《岱山并未缺盐》,《申报》1912年5月26日,第6版。

[38]《岱廒贩运闽盐之骇闻》,《申报》1912年7月5日,第6版。

[39]《公电·江苏程都督复电》,《申报》1912年6月6日,第2版;《公电·上海陈都督电》,1912年6月22日,第2版;《苏都督咨沪都督文——为租界食盐事》,《申报》1912年7月20日,第7版;《电查许管带被掳情形》,1912年7月24日,第7版;《私运闽盐案应归浙省主持》,《申报》1913年1月20日,第7版。

[40]《岱廒盐船遇险纪闻》,《申报》1912年7月9日,第7版;《岱盐船遇险续记》,《申报》1912年7月12日,第6版。

[41]《岱山盐户之招摇》,《申报》1912年7月20日,第6版。

[42]《岱山盐户组合会之不法》,《申报》1912年8月21日,第6版。

[43]《归并盐场》,《申报》1916年7月7日,第7版。

[44]《杭州快信》,《申报》1917年12月9日,第3版;《渔盐税之又一整顿法》,《申报》1918年3月7日,第7版。

[45]《知事赴岱晓谕盐户》,《申报》1918年7月21日,第7版;《宁波·请免减销岱盐》,《申报》1918年9月13日,第7版。

[46]《定海渔民闹盐》,《申报》1919年6月30日,第7版。

[47]《甬团体为盐民请命电》,《申报》1919年7月30日,第11版;《盐务署饬查岱山盐案》,《申报》1919年8月9日,第7版;《岱山盐案之善后》,《申报》1919年8月13日,第7版。

[48]《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岱岛渔区盐务概况》,《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49]《岱山盐民请分摊借配玉泉各廒额盐》,《时事公报》1936年2月29日,第1版。

[50]《运署饬岱山场查覆收盐价额》,《时事公报》1936年3月25日,第2版。

[51]《鄞江等十三乡镇举发盐务税警队苛索扰民》,《时事公报》1936年3月25日,第2版。

[52]《税警区暨盐引所会衔布告查禁冒名骚扰》,《时事公报》1936年3月25日,第2版。

[53]《定岱山秤放局设立泗礁分驻处管理嵊泗列岛盐务》,《时事公报》1936年7月9日,第1版。

[54]《姚盐警又遭毒害》,《申报》1936年7月14日,第10版。

[55]《定秤放局悬赏找寻马鞍被绑员工》,《时事公报》1936年7月24日,第2版。

[56]《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不服弹压·开始格斗》,《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57]《鄞区赵专员查报岱案详情并设法善后·事变经过》,《时事公报》1936年7月29日,第1版。

[58]《岱案善后拟责成盐民赔偿场局损失·经过》,《时事公报》1936年7月30日,第1版。

[59]《岱山渔民暴动真相——增加盐税所激成》,《申报》1936年7月19日,第10版;《省商联大会昨闭幕·鱼盐变色案窒碍难行》,《时事公报》1936年7月26日,第1版;《沪全浙公会声援岱山场被难盐民》,《时事公报》1936年7月27日,第2版;《苏浙两税警局长会勘嵊泗后过甬赴杭》,《时事公报》1936年7月28日,第1版;《检举禁毒专员吴望及谈岱山渔盐民民变案症结》,《时事公报》1936年7月28日,第1版;《盐务稽核所和平办理岱山盐潮善后》,《申报》1936年7月28日,第11版;《岱山渔盐民暴变后盐政上应有之改革》,《时事公报》1936年7月29日,第1版;《岱案善后拟责成盐民赔偿场局损失》,《时事公报》1936年7月30日,第1版。

[60]《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焚烧场署·杀害盐员》,《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61]《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掳取枪械·击毙场长》,《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第1版。

[62]《暴动渔民解省》,《申报》1936年7月22日,第10版。

[63]《税警独立营由海州过甬开岱》,《时事公报》1936年8月10日,第2版。

[64]《定秤放局悬赏找寻马鞍被绑员工》,《时事公报》1936年7月24日,第2版。

[65]《定海鲁家峙运盐农民力盐被扣引起轩然大波》,《时事公报》1936年7月30日,第2版。

[66]《姚税警截获私盐》,《申报》1936年7月31日,第8版。

[67]《岱山情势又紧张》,《申报》1936年8月2日,第12版。

[68]《渔管会主任秘书江家楣辞职·张孟强接充》,《时事公报》1937年1月6日,第1版。

[69]《定岱山岛设乡村电话》,《时事公报》1936年7月30日,第2版。

[70]《岱山暴动案犯杭法院提起公诉》,《申报》1936年10月9日,第7版;《岱案就获渔民昨移送杭地法院》,《时事公报》1936年7月26日,第1版;《岱山暴动案判决》,《申报》1937年1月19日,第9版;《岱山暴动案审结》,《申报》1937年7月15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