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怨的爆发
在上述矛盾的酝酿、累积与发酵下,盐场税警队与地方之间积怨日深,税警队在地方上下完全不得人心,从民众到士绅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如乡镇长官等都视税警如土匪。余姚的轻税盐巡队,早在暴动案发前一月曾“被人将三盐巡杀害投江”[54]。事实上,惨案爆发之前的两天,已显事件前兆:“定海马鞍秤放分局,于本月(七月)十一日傍晚被匪抢劫,并将任龙文、吴汝芳两司秤员及公役姜少安绑架以去。”[55]之后的两天内,抢劫案不仅未能告破,被绑人员也尚无任何着落和线索,此前的矛盾和积怨最终以更惨烈的方式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当时的报刊对此有详尽的、连续的报道,今日读来仍觉惊心动魄。
1.事变经过的不同说辞
按照《时事公报》1936年7月16日《定海岱山渔盐民反抗税警大暴动》的报道所说,7月13日下午2时半,岱山高亭南峰山、北峰山盐民,会同象山、合山东门帮、台州帮及奉化帮等各帮渔民,聚集三千余人在使基乡东岳宫内开会,拟向岱山场秤放局请愿。此事被驻岱税警第五区第三十四分队知悉后,由队长胡不归带同税警十八名前往弹压。税警队伍与前来请愿的盐民、渔民等在使基乡相遇,“因言辞间发生误会,遂起冲突”。按该报道所说,“税警因盐民众多,乃开枪示威,盐民等因见税警开枪,愈形忿怒,致起争斗”。当时就有一名南峰山渔民被税警开枪击毙,这时群情愈见愤怒,“当将税警包围,缴夺枪械。各帮渔民,各往携取自卫枪械,向税警开火抗拒”。驻扎岱山的税警第五区第三十四队,共有税警百余名,所佩用的都是廿响木壳枪及大刀等。听到与渔民冲突的消息,税警即全部出动前往援助。盐民与渔民中,除少数渔民携有自卫枪械者外,其余大多徒手,“乃分向五属公廒岱山公安局掳取枪械,声言暂时借用,并可邀鱼行鱼栈,保证归还”。此时岱山区署长兼公安局局长杨宝楚以及五属公廒、保卫团等机关闻讯后,本已预先将枪械藏匿起来,并一面由杨区长向盐民、渔民等劝导。但终究由于事态严重,公安局及保卫团也已无法弹压下去,“税警队长胡不归,即在使基乡被盐民渔民等击毙,同时死伤队警十余名,渔民二十余人”[56]。
据鄞区赵专员查报该案案情,事变经过叙述非常翔实,还原了事件的许多细节,现详细转述如后。当月10日岱山盐业信用合作社,因盐务机关举办测丈,实行造仓归堆,有妨盐民生计,是以召开会议,讨论不晒盐以为抵制办法。驻地税警队队长吕梓荫闻讯后,即前往责问,大兴训斥。盐民怨恨在心。到12日,有个西区盐民叫黄宝顺的,因违约晒盐,被东区盐民察觉阻止,木匠李阿富在旁闲话,于是被东区盐民拖往东岳宫吊打,由西和乡乡长费恭斋报请公安局率警营救出险。13日下午3点来钟,有一名测量员叫刘文星的,与盐民发生口角,也被拖往东岳宫吊打。税警队队长胡不归,就派武装队伍,到公安局加派了四名警士,会同一起前往解围。税警随后将刘文星夺回,并抓捕了二名渔民,民众于是尾随喊冤,原本希望释放了事。等到了龙岩泥场,盐民愈益拥挤,要求释放被捕盐民。税警不予理睬,民众愈益纷扰,税警乃向天放枪。盐民见状,尤为愤怒,于是逼近追索。据当时在场公安局警士王培荣、江佐林、萧振邦、卓尧宾等声称,税警恐枪被夺,由胡不归队长向前拿枪一指,盐民略向后退。胡队长倒卧泥堆,不料在队长后面的税警已经开枪,有二三十响。在前面的班长,误中要害倒地,一个盐民于是上前拟向打倒班长取枪,随即被税警开乱枪打死,击毙盐民赵光信、刘阿来二人,并枪伤陈阿善等。因此激成各帮渔民鸣锣纠集,与盐民混合冲入税警队部,税警不支,退守总局。盐民、渔民数千人,乃由大岭墩进攻岱山场,声势汹汹。居民惧怕祸及自己,相率罢市,秩序大乱。当时秤放局紧闭铁门,盐民渔民群集包围。税警盐巡则由内用枪抵抗。群众赤手迎战,拥入铁窗,前仆后继,死伤不计其数。税警负伤的也多。到晚上10点来钟,盐民渔民用煤油干柴焚毁秤放局。待到午夜,又毁掉该局后幢。守待局内警员等出外逃避时,又将书记员钱振喜击毙。秤放局局长缪光本藏匿于市民家,化装而出时也被击死。另有两名场警同时罹难。该场盐民及各帮渔民,知已扰下祸端,在14日早晨,纷纷逃匿。待绥南兵舰赶到,汽笛一鸣,民众狼狈而逃,适值大雷雨,扶老携幼,衣服淋漓,听闻有数名小孩被踩踏致死。[57]
然而,在赵专员该篇报道发表的第二天,又另有代表盐场税警一方态度与立场的报道同在《时事公报》见刊,现亦详细转录如下:
有盐业兼营信用合作社人员郑锡琨,及曾犯罪出家为和尚法名心良之张一飞等为主谋,竟在该和尚住脚之资福寺,召集盐民两度会议暴动,于十三日上午十一时,将工作归途秤放局测量夫刘凤新架至东岳宫,悬梁毒打,经其妻得悉,奔至秤放局报告求救。适缪局长等正在开整理场务会议,闻报即派胡队长率领警士十名,往东岳宫营救,途中即遇群众将该测士捆绑而来。胡队恐暴民误会,即命警士停止前进,单带警士徐励一名,上前劝解,不料盐民五六十人,不由分说,即蜂拥而上,抢夺徐励之木壳枪。徐励正与争持,暴民连开数枪,徐励当场击毙。后面有一警士,见势危急,非发枪难保性命,遂将击毙励之暴民开枪击倒,夺回失枪。未几渔盐暴民连合共约三四千人,由四面包围,愈逼愈近,不幸演成空前浩劫。计被害盐务人员共九人,伤三十人,当时因胡队长始终恐事态扩大,严令警士不准乱发实弹,故暴民死伤可证者仅一人,伤五人。[58]
对照观察其立场与措辞,可见在其笔下,事变经过则全然不同。无论事件起因,抑或过程中双方态度,还是死伤对比,均与另一方说法形成截然不同的鲜明对照。相关的报刊载述尤多,可资比较。[59]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
2.暴动事件升级
时间进展到仅仅一个半小时左右之后的下午4时许,“税警在使基乡败退,盐民、渔民三千余人,由大岭墩冲至东沙角岱山场”。此时全镇商店居户均关门闭户,“不敢出外探望”。东沙角一带秩序大乱,秤放局将铁门紧闭。但盐民、渔民等已将该局包围,“税警盐巡,则由内开枪抵抗。一时枪声劈拍,弹如飞蝗。盐民、渔民图冲入铁窗,前仆后继,因之死伤甚众,税警伤亡亦夥”。到晚间10时许,“渔、盐民用煤油干柴,纵火焚烧,该局前幢被毁后,继续又进攻后幢”。至14日凌晨2点,“暴民以后幢未易燃烧,故示退让。诱局内警员等出外逃避,实则隐伏局旁”,见该局书记钱甸和以及盐警等寻路往外逃奔,当场就被抓住,“用石块击毙后,复将其腹部剖开,悬尸于东沙角山嘴头,惨酷之状难以笔宣”[60]。
3.封锁海口以追杀场长
渔民、盐民们担心秤放局及税警等出走逃跑,于“十三日晚将海口用渔船封锁,不许船只进出。民船及商轮经过该镇者,但见火光枪声,恐怖难以名状”。至14日晨4时许,秤放局第二幢也已被焚毁。缴获枪支四五十支,子弹两大箱,全局之职员税警等,除伤亡外,其余均逃避一空。盐民、渔民们因未见场长缪光,恐避匿民家,乃鸣锣呼叫,谓“如有藏匿秤放局职员者,则全家诛戮”。或说“缪局长对于盐民,曾多所周全,此次盐民暴动,对于缪氏,或不致加害,但事为反对食盐归堆及渔盐变色而起,秤放局长,首当其冲,九死一生,殆已绝望”。但实际上当时场长缪光出事时避匿于该镇某士绅家中。该士绅听闻暴民等叫嚣,“恐祸及于己,不敢庇藏。嘱缪氏化装出走”。缪氏当于14日清晨,“扮作佃工,头戴笠帽,短褐跣足,由后门逃走。场警两名,亦化装佃工,暗藏枪械,随行保护。惟缪局长身躯肥硕,中途即被渔民识破,当被击毙,暴尸途中。场警两名,同罹于难”[61]。
综合以上多宗事实,可知惨案爆发之前,已然露出草蛇灰线,伏笔埋藏已久,既有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发生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前案的远线,又有数月前的一系列近踪,可谓诱因与前兆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