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蒲台县永利镇斗口淀盐的生产
2025年11月01日
(二)唐代蒲台县永利镇斗口淀盐的生产
据光绪九年(1883年)《利津县志》所载利津县的沿革表,从唐代贞观十七年(643年)至垂拱四年(688年),利津县均属于棣州乐安郡管辖,其中先由蒲台县永利镇管辖,后由渤海县永利镇管辖,而蒲台县和渤海县地均在现今的滨州市的管辖范围之内。据《新唐书》卷三八《地理二》载:“蒲台,紧。本隶淄州,贞观六年省入高苑,七年复置。景龙元年来属。渤海,紧。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有盐。”[5]另外,河北道棣州渤海县有盐业的生产(《新唐书·地理志》),蒲台县有斗口淀盐场,其内有哈垛盐池(《元和郡县志》)。[6]关于斗口淀盐场,《太平寰宇记》卷六四《河北道十三·滨州》所载与上文《元和郡县志》卷一七所记相仿。[7]据已有研究,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蒲台县(今山东滨州市蒲城街道)废为镇,其辖地并入渤海县(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区)[8],可见蒲台县永利镇从北魏、隋代到唐朝一直有盐的生产,并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直到道光十二年(1832年),“滨乐分司驻武定府蒲台县北关,下设蒲台批验所”[9]。之所以设立蒲台批验所,与此地悠久的盐业历史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