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与中医

第一节 道家学说与中医

人类的医学发源于巫文化。原始社会里,巫师是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能施行巫术,交通鬼神,又承担着治病的职能。公元前6世纪左右,即中国的春秋时期,人类文明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时期在西方诞生了希腊文化,史家公认“希腊文化为科学之母”。西方的医学这时从巫文化中分化出来,沿着科学化的途径发展,最终成为现代的西医。而在中国则诞生道家文化,在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影响下,《黄帝内经·素问》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中医学开山鼻祖扁鹊明确将“信巫不信医”作为中医“六不治”的第一条(《史记·扁鹊传》)。这说明中医学此时也开始摆脱巫术的束缚,确立了自身独立的地位。

中医与西医之不同,在于西医以科学为医理的理论基础,中医以道家的“自然”哲学作为医理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理论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