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与艺术理论
本章谈的艺术指的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诗文、小说、戏曲、国画、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等。从美学原则分类,中国传统艺术包括实用艺术、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
“诗言志”。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一文中,认为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开山的纲领”。这个纲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的理念源头就是强调艺术是人的内在心理表现,是一种表现艺术。“志”的内涵很丰富,包括“理”“意”“情”等含义。因而“诗言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走向:一是“诗载道”。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就是要求艺术必须合乎道德规范,经世致用。曹丕依此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韩愈提出“文以载道”,将艺术作为治国教化之利器。一是“诗缘情”。班固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诗大序正义》曰:“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适,外物感焉。”《乐记》说音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他们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性。尽管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具有双重性:“思无邪”重理性,“诗缘情”重感情,但是在“表现”上,两者是统一的。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传统艺术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
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论,基本原理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艺术主体寄托于客体,而客体融入主体,人与物互相“契合”,臻至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而这正是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因而楚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国画大师黄宾虹在《论画残稿》中说得明白:“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为什么呢?因为楚文化不只为中国传统艺术提供了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提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一、乘物以游心,二、道法自然,三、有无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