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桥墩滑模施工

4.3.2 桥墩滑模施工

滑升模板(简称滑模)施工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工程连续成型的施工工艺。在高墩施工过程中,滑升模板始终支撑在混凝土内事先预置的顶升杆件上,利用液压或手动提升设备将滑模体系滑离地面并使其不断地向上滑升,不依赖已浇筑的混凝土墩壁,因此,在每一个滑模的循环施工阶段过程中,不会对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产生影响,并直至到达所需要的高度为止。

滑升模板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含了模板、模板支架、施工平台、提升装置、模板坡率调整装置等。在滑升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混凝土节段的浇筑采用同一套模板,因此,浇筑节段的高度是相同的,模板强度不需要随着墩高的增加而增加,特别适用于现场浇筑高耸构筑物和建筑物等的竖向结构,如筒仓、高桥墩、电视塔、竖井、沉井、双曲线冷却塔和高层建筑等。滑模结构示意图如图4.11所示。

图4.11 滑模结构示意图

滑模体系由3部分组成:一是操作平台系统,包括内操作平台、外操作平台、吊挂脚手架;二是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收坡丝杆;三是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支撑杆(爬杆)、液压式千斤顶、提升架。

滑升模板施工方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节约模板和劳动力,有利于安全施工、适应性强等优点。滑模施工不仅适用于高耸的桥墩、高层建筑、仓储结构等,也适用于沿水平、弯曲、倾斜方向有规律延伸的构造物表层的施工,如公路路面、隧道衬砌等,还可用于连续挡墙、路肩混凝土等的施工。总之,滑模技术可以灵活应用到很多方面。

模板滑升需经历如下3个阶段。

(1)初试滑升阶段。模板初升时,混凝土受到的滑升摩擦力必须小于混凝土的自重,否则混凝土可能会被模板带起。初升前需进行试滑,此时应将全部千斤顶同时缓慢上升50~100mm,观察混凝土有无塌落现象,同时用手指按压下部刚出模的混凝土。注意下列情况:如果指印轻微且不黏手,耳闻“沙沙”声,说明可以开始滑升;如果无指印、滑升困难、混凝土下端有轻微拉裂缝,说明滑升时间已迟;如果混凝土有塌落或压指印很深,暂不能滑升,可继续浇筑,等待合适的滑升时机。

(2)正常滑升阶段。该阶段内,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滑升等工序之间相互交替进行,应紧密衔接以保证施工顺利。滑升高度一般为200~300 mm。正常气温下,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在1.5h以内;气温较高时,应增加1~2次中间提升,中间提升高度为30~60mm,以减少混凝土与模板间的摩阻力。正常滑升阶段的滑升速度一般为200~250m/h。

(3)最后滑升阶段。当模板滑升至距结构顶部标高1m左右时,滑模即进入最后滑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对模板进行准确的抄平和纠正工作,以使最后一层混凝土能够均匀地交圈,保证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模板应继续滑升,直至模板全部脱离混凝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