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高速铁路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普通铁路基本相似,仅限于线路两侧局部范围,其主要影响如下。
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填筑路堤或开挖路堑会使局部水土流失加剧,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影响,可根据地形、桥涵、农田灌溉合理布置排水系统,最大限度地使原有地表排泄和农田灌溉系统不因铁路路基的修建而遭到破坏。如在铁路两侧侧沟、天沟疏通地表径流;在路堤边坡种草籽,设置护坡、挡土墙等,以增强其稳定性。在大规模的土方施工地点,采取随挖、随运、随铺、随夯的施工方法,不留松土面。尽可能不在雨季进行大规模土方工程施工,以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
2.对植被、农田水利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铁路工程施工周期长、规模大,除路基工程必须降低植被覆盖率外,施工期间的临时房屋、便道、弃土堆积、机械碾压、人员践踏等都会对植被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对既有农田水利灌溉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高速铁路所经之地大部分为耕地,且地区人口稠密,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变成了交通用地,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防护措施有:节约用地,少占耕地良田;集中取土,改造还田;以桥代路,采用高架桥;取土坑改造鱼塘以及造林恢复植被等。
3.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客运站、动车段及相应的客运服务设施,使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剧增,成为交通、商业、邮电的中心,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另外,高速铁路进入市区,对城市既有道路、市政工程设施(上、下水道,通信、动力电缆,煤气、供热管道等)、居民区的拆迁以及城市景观、日照、采光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防护措施有:高速铁路引入城市应与城市规划紧密协调,高速铁路与城市干道采用全立交、全封闭,并尽量绕避城市人口密集的繁华区;施工过程中与市政相关部门协调,改移部分市政设施;高速铁路以及高架桥进入市区,尽量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高度协调,展示现代化城市的景观美。对敏感地带,应尽可能美化线路路基及隔离栅,加强沿线绿化带工作。必要时对线路绿化带进行垂直绿化。法国巴黎南郊高速铁路沿线居民住宅区营造被称为“绿色马路”的绿化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横断面呈阶梯状的绿化带全长12km,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将该区段的整个高速铁路封闭覆盖在隆起的人工堆砌的隧道里,实现地下化铁路,可以有效地控制诸如噪声、振动等污染因素。在阶梯状的土堆上除了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之外,还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供人们使用,而轿车、卡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则可以从绿化带的地下通道穿越行驶。
4.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铁路大桥施工规模大、周期长、临时工程占用的场地多、施工人员和机械集中,将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大桥桥墩基础开挖的弃土易堵塞河道,使水中的泥沙量增加;施工场地生活和生产废水、废渣及垃圾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施工机械的噪声等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进入市区的高架桥施工将会使城市部分道路改移,民用建筑、地下管道拆迁,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砂石料场的开采,因开山放炮,势必使居民、禽兽受惊,减少地表植被;挖土会产生水土流失等。防护措施有:施工中开挖的基坑地基完工后立即回填,恢复原状;施工的废土、废渣不得任意弃于河沟;市区高架桥施工避免夜间扰民;施工产生的含油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施工期间各种车辆按指定路线行驶;区间路堤填方,采取集中取土,少占农田,减少施工对农作物的损害。
此外,高速铁路经过或邻近古文化遗址、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时,首先应尽可能考虑绕避措施。实在难以绕避时,应根据这些保护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其干扰。例如,线路通过湿地保护区或其上游时应考虑修建桥梁不阻断其水源,避免湿地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