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钢拱架制作与安设施工
在围岩软弱破碎较严重、自稳性差的隧道地段(Ⅳ~Ⅵ级围岩中的软岩),坑道开挖后要求早期支护,必须具有较大的刚度,以阻止围岩过度变形和承受部分松弛荷载。钢拱架具有力学性能,其整体刚度较大,可以提供较大的早期支护刚度;钢架支撑可很好地与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合理组合,构成联合支护,增强支护功能的有效性,且受力条件对隧道断面变形的适应性好。
5.3.3.1 钢拱架构造和制作
隧道用作支护结构的钢拱架的形式较多,可采用H型钢、V型钢、工字钢、钢管或钢轨加工制作的支护钢架。一般在现场采用钢筋加工制作的格栅钢拱架。
钢拱架一般在现场制造,采用冷弯或热弯加工焊接而制成。钢筋格栅钢拱架的腹部八字单元可以在工厂压制,装运到隧道施工现场,按比例1∶1的胎模热弯加工及焊接或铆接而成。钢拱架加工后要进行试拼,拼装允许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线的误差不应大于±3cm,平面(翘曲)误差应小于±2cm。接头连接要求海绵之间可以互换。即采用冷弯、冷压、热弯、热压、电焊加工制作钢拱架构件时,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结构安全可靠;钢拱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故此,应按设计计算要求进行选材、加工、制作及验收等。
5.3.3.2 钢拱架安设与施工
钢拱架应按设计位置安设,钢架之间必须用钢筋纵向连接,拱脚必须放在特制的基础上或原状土上,钢拱架与围岩之间应尽量接近,留2~3cm间隙作为保护层,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拱架与围岩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时,应设垫块垫紧。钢拱架应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偏差应小于±5cm,钢拱架倾斜度应小于±2°。当拱脚高程不准确时,不得用土回填,而应设置钢板调整,使拱脚位于设计高程位置;钢拱架的安设应在开挖后2h内完成;拱脚高度应设在低于上半断面底线以下15~20cm;当承载力不足时,钢拱架向围岩方向可加大接触面积。为方便安设,每榀钢拱架一般应分为2~6节,并保证接头的刚度。节数应与断面大小及开挖方法相适应。每榀钢架之间应在纵向设置直径不小于22mm的钢拉杆连接。
钢拱架应安设在隧道横向竖直平面内,其垂直度允许误差为±2°。钢拱架的拱脚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并必须落到原状土上,才能保证拱脚的稳定(沉降值很小)。一般可以采取用垫石、垫钢板、纵向加托梁或锁脚锚杆等措施。钢拱架的截面高度应与喷射混凝土厚度相适应,一般为10~20cm,且要有保护层,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安装钢拱架,初喷混凝土厚度约为4cm。钢拱架应尽可能多地与锚杆露头及钢筋网焊接,以增强其联合支护的效应。可缩性钢拱架的可缩性节点不宜过早喷射混凝土,应待其收缩合龙后,再补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时,应注意将钢拱架与岩面之间的间隙喷射饱满并达到密实。喷射混凝土应分层分次分段喷射完成,初喷混凝土应尽早进行“早喷锚”,复喷混凝土在量测指导下进行,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复喷适时有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