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编制

9.1.2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编制

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因项目的规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分级编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门提出部门成本计划,再由项目经理部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小型项目一般采用集中编制方式,即由项目经理部先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再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编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1.收集和整理资料

广泛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必要步骤。所需收集的资料也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如下。

①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②有关成本预测、决策的资料。

③施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

④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⑤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

⑥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及劳动效率等资料。

⑦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

⑧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

⑨同行业同类项目的成本、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及增产节约的经验和有效措施。

此外,还应深入分析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为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丰富、具体和可靠的资料。

2.估算计划成本,确定目标成本

对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有关的设计、施工等计划,按照工程项目应投入的物资、材料、劳动力、机械、能源及各种设施等,结合计划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准备采取的各种增产节约措施,进行反复测算、修订、平衡后,估算生产费用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提出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控制指标,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所谓目标成本是项目(或企业)对未来产品成本规定的奋斗目标。目标成本有很多形式,在制定目标成本作为编制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和预算的依据时,可能以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为目标成本,这将随成本计划编制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而言,目标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3.编制成本计划草案

对大中型项目,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经理下达的成本计划指标,结合计划期的实际情况,挖掘潜力,提出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编制各部门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4.综合平衡,编制正式的成本计划

在各职能部门上报了部门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后,项目经理部首先应结合各项技术组织措施,检查各计划和费用预算是否合理可行,并进行综合平衡,使各部门计划和费用预算之间相互协调、衔接;其次,要从全局出发,在保证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任务或本项目目标成本实现的情况下,分析研究成本计划与生产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成本与物资供应计划、工资成本与工资基金计划、资金计划等的相互协调平衡。经反复讨论多次综合平衡,最后确定的成本计划指标,即可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项目经理部正式编制的成本计划,上报企业有关部门后即可正式下达至各职能部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