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9.1.4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采购规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降低成本的保证,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多作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找出既保证质量,满足工期要求,又降低成本的最佳施工方案。另外,由于施工的干扰因素很多,因此在做方案比较时,应认真考虑不同方案对各种干扰因素影响的敏感性。

不但在施工准备阶段,还应在施工进展的全过程中注意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例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等。企业还应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虽然这在一定时间内往往表现为成本的支出,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则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举措。

3.经济措施

①认真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各种成本计划,由于工程成本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等特点,成本的计划应尽量准确。认真做好合同预算成本、施工预算成本,并在施工之前做好两算对比,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在施工中进行成本动态控制,及时发现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

②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③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并对后期的成本做出分析与预测,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

④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找业主签证。

⑤及时结算工程款。

4.合同措施

①选用适当的合同结构。这对项目的合同管理至关重要,在施工项目组织的模式中,有多种合同结构模式,在使用时,必须对其分析、比较,要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

②合同条款严谨细致。在合同的条文中应细致地考虑一切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同其他参与方共同承担风险,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签订的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在一些和外商签订的合同中,还必须很好地考虑货币的支付方式。

③全过程的合同控制。采用合同措施控制项目成本,应贯彻在合同的整个生命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到合同终结的整个过程。

合同谈判是合同生命期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双方具体地商讨合同的各个条款和各个细节问题,修改合同文本,最终双方就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签署合同协议书。这个阶段,虽然项目经理部还没有组建,但管理活动已经开始,必须予以重视。施工企业在报价时,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经营总战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合同的风险程度等因素,以调整不可预见风险费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还应选择最有合同管理和合同谈判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主谈人,进行合同谈判。承包商的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合同管理部门要有力地配合,积极提供资料,为报价、合同谈判和合同签订提供信息、建议、意见。

在合同执行期间,项目经理部要做好工程施工记录,保存各种文件图纸,特别是注有施工变更的图纸,注意积累素材,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并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向对方索赔的机会。为防止对方索赔,我方应积极履行合同。在合同履行期间,当合同履行条件发生变化时,项目经理部应当积极参与合同的修改、补充工作,并着重考虑对成本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