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简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这本书是由.何升,胡世春主编创作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共有331章节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发布以来(2003年11月24日),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家在地震灾区投...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1 地质灾害及其特征 1.1 滑 坡 1.滑坡的组成要素 2.引起滑坡的主要条件 3.滑坡强度因素 4.滑坡诱发因素 5.滑坡形成过程 6.滑坡的...
3
1 地质灾害及其特征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如果未发生危害称为...
4
1.1 滑 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
5
1.滑坡的组成要素
滑坡壁——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平行滑动面受揉...
6
2.引起滑坡的主要条件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1)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
7
3.滑坡强度因素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来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
8
4.滑坡诱发因素
(1)自然因素。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则滑坡的活动强度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2)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
9
5.滑坡形成过程
滑坡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或滑坡孕育阶段: 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缓慢、匀速、持续的微量变形,并伴有局部拉张...
10
6.滑坡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治理滑坡,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
11
7.滑坡的时间规律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1)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
12
8.滑坡的分布规律
滑坡的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
13
9.滑坡前异常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坡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
14
10.滑坡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①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
15
1.2 崩 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当崩塌对人类活动,经济财产造成影响就形成了灾害...
16
1.崩塌的分类
(1)根据坡地物质组成划分: ①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②表层风化物...
17
2.崩塌特征
速度快(一般为3~220 m/s);规模差异大(小于1 m3~无穷大)。 崩塌下落后,崩塌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完全打乱,大小混杂,形成较大石块翻滚较远的倒石堆。...
18
3.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1)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19
4.崩塌形成的外界因素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
20
5.崩塌的认为诱因
在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具备后,诱发因素就显得重要了。诱发因素作用的时间和强度都与崩塌有关。能够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是诱发崩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1
6.崩塌的时间规律
(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这里说的降雨过程主要指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2)强烈地震过程之中。主要指的震级在6级以...
22
7.崩塌边界确定
崩塌体的边界条件特征,对崩塌体的规模大小起着重要的作用。崩塌体边界的确定主要依据坡体地质结构。 (1)应查明坡体中所有发育的节理、裂隙、岩层面、断层等构造面的延...
23
8.崩塌后堆积地貌
(1)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2)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倒石堆...
24
9.倒石堆发育的三个阶段
根据崩塌作用的强度以及后期的风化剥蚀,可以把倒石堆划分为三个发育阶段: (1)正在发展中的倒石堆:陡峻,新鲜断裂面,坡度陡。 (2)趋于稳定的倒石堆:较和缓的轮...
25
10.识别方法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体大于45°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
26
1.3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
27
1.泥石流的分类
(1)按物质成分可以分为: ①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②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③由水和大小不等...
28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1)松散物质来源。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
29
3.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1)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
30
4.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